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办公自动化—面向对象分析一、系统要求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和业务协同。通过公文流转平台,改变了企业传统纸质公文办公模式,企业内外部的收发文、呈批件、文件管理、档案管理、报表传递、会议通知等均采用电子起草、传阅、审批、会签、签发、归档等电子化流转方式,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规范了各项工作的执行。通过流转过程的实时监控、跟踪,使每个人都能够及时获取业务处理信息,实现了多岗位、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提高了单位的工作效率。并且在工作中,有利于实现企业业务事前计划、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估的开展,对加强企业管理、总结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大有裨益。实现文档管理的自动化。广义的来讲实现了有用信息管理的自动化,更深刻的讲实现了企业知识库的积累,为企业进行知识管理建立了基础。各类文档(包括各种文件、知识、信息)能够按权限进行保存、共享和使用,并有一个方便的查找手段。每个单位都会有大量的文档,在手工办公的情况下这些文档都保存在每个人的文件柜里。因此,文档的保存、共享、使用和再利用是十分困难的。另外,在手工办公的情况下文档的检索存在非常大的难度。文档多了,需要什么东西不能及对找到,甚至找不到。办公自动化使各种文档实现电子化,通过电子文件柜的形式实现文档的保管,按权限进行使用和共享。实现办公自动化以后,比如说,某个单位来了一个新员工,只要管理员给他注册一个身份文件,给他一个口令,他自己上网就可以看到这个单位积累下来的东西,规章制度、各种技术文件等等,只要他的身份符合权限可以阅览的范围,他自然而然都能看到,这样就减少了很多培训环节。实现分布式、移动办公。这就是要支持多分支机构、跨地域的办公模式以及移动办公。现在来讲,地域分布越来越广,移动办公和跨地域办公成为很迫切的一种需求。移动办公系统所实现的功能是结合现有的办公系统,将相关办公信息通过短信终端传送到移动终端,并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组织和存储。使用本系统,办公人员无需呆在办公室就可以收发信件,处理相关事宜,这对一些经常外出的办公人员特别是领导来说是非常方便的。移动办公系统一般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现有办公系统、增值服务平台、无线移动终端,通过对这三个部分的关键技术入手,建立一整套先进的移动办公系统。实现办公支持(辅助)系统自动化。在日常办公中,比如会议管理、车辆管理、物品管理、图书管理等与我们日常事务性的办公工作相结合的各种辅助系统,也十分重要,实现这些辅助办公自动化管理也是办公自动化的一部分。建立知识管理的平台。知识管理既是企业和组织发展的需要,也是办公自动化信息处理、业务流程管理等功能的自然延伸。在使用办公自动化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企业的信息资源、专家技能等重要资源得到不断的积累,产生重要的知识库,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通过对知识库的管理、开发和使用和不断补充,改进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快速响应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的技能素质。二、项目目标三、需求分析阶段1、系统功能需求2、处理大量的复合文档型的数据信息办公自动化系统所处理信息的载体大多是以文件、报表、信件等形式出现,因此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典型的文档处理系统。一般认为,关系数据库系统适合传统数据类型(结构化信息)的表示和存储,但对复合文档数据的处理不能够很好地表达信息以及达到较高的存储效率。因此,“文档数据库”或“对象存储”的概念就被引入数据库领域。当然,传统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也是办公自动化系统不可缺少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由于其对复合文档数据的处理要求,必须以文档数据库为核心建立,同时选择性地结合关系数据库。3、包含大量的工作流应用所谓的工作流就是一组人员为完成某一项业务所进行的所有工作与工作转交(交互)过程。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大多数应用如公文审批、各类申请等,每一项工作都以流程的形式,由发起者发起流程,经过本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处理最终到达流程的终点。工作流程可以是互相连接、交叉或循环进行的,如一个工作流的终点可能是另一个工作流的起点。4、支持协同工作和移动办公在日常办公中,办公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意见,才能做出某种决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异步协作方式如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等,它们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参加到协同工作中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移动办公就是指当办公人员在办公室以外时,随时可以访问到办公自动化系统。在本项目中——办公自动化系统中,主要提供以下几个功能:(1)工程中心园地:包括布告栏、讨论区、公共信息、意见箱、问卷调查、活动报名。(2)项目管理:包括专家小组、自然基金、交流项目、地方政府项目、待申报项目.(3)领导办公:包括领导信箱、批示管理、讲话管理、日程安排、资产信息和财务信息和决策实施;(4)公文管理:包括发文管理、收文管理。(5)系统管理:由系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