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总第88、89、90课时25、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教材分析:1.课文简说。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本文故事引人入胜,叙述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在写法上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在第2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通过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和对伽利略的嘲讽的描写,衬托出了伽利略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说明了伽利略在双方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情况下,他在冒着多么大的风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并学习伽利略大胆怀疑、相信科学、执著追求的精神;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教学目标:1.认识3个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辩论、寻常、解答、信奉、容许、违背、曾经、拖住、解释、教授、宣布、固执、胆大妄为”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4.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课文重点:4,5.6段。朗读训练点:第6自然段。读写结合点: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收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预习提纲: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标画出来。辩论寻常解答信奉容许违背曾经拖住解释教授宣布固执胆大妄为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4.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着更的为5.结合上下文(或查词典)解释词语。(写在课本上)信奉固执胆大妄为6.概括课文主要内容。7.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画出文中描写伽利略疑问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他的疑问是怎样产生的?(2)伽利略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是怎样进行试验的?别人有哪些反应?(3)谈一谈你对这句话“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的理解。8.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伽利略,并了解一下他的成就。9.质疑。(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教学过程:一、成果展示。1、指名读生字,自主记忆字形。导入新课,检查预习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流利。注意正音:着地违背的确固执同时画出你最受启发的句子,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预习了课文(板书课题),这个试验是谁做的,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做的?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连起来说一说。二、精讲点拨。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填空并说明理由。读第—自然段,思考:(1)这一段讲什么?(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2)什么样的人叫“辩论家”?人们为什么称伽利略为辩论家?(辩论家指有一定辩论口才和辩论能力的人。因为伽利略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提出的问题,有的连老师也无法解答,可见伽利略当学生时候就善于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3)根据老师刚才的叙述,想—想“不寻常”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不平常,不简单。伽利略平时肯动脑,善思考,能发现疑问,与其他同学不一样)引导结合重点语段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如:伽利略是一个()的科学家。(一)认真读第三自然段。二)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1.读后思考:伽利略是怎样用事实来证明的?(经过多次试验来证明)2.为什么要进行多次试验?(一次试验,没有说服力,要经过多次试验才能说明问题。伽利略进行了许多次试验)请找出能反映试验多次的—个词语,说说它的意思。(总是同时着地的“总是”一词。它的意思是每一次都这样)3.伽利略多次试验的结果怎样?(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4.齐读这段话,加深印象。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1、汇报并说明理由: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都是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15岁时就对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众的眼里是趔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关于思考。教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都是帮忙。(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