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运用到制度的场合不断增多,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分配功能。你所接触过的制度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制度1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且还是教学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的领域,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一、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上好课。1、明确教学目的(1)目的正确合乎教材和学生实际,包括知识的掌握技能、能力的培养,潜能的挖掘,个性的发展等。(2)教学内容必须准确无误。2、教学内容的正确,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传授知识的准确性,及时纠正学生的误区,激发学生的思想与教师的同步与共鸣。3、恰当的优化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课堂知识的优化,教法的优化,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气氛和谐民主融洽,密切协作,感情投入,知识掌握。4、紧凑的教学结构教学的严密的计划性、组织性和结构的严谨性,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巩固练习要做到恰到好处,恰到适中。5、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少而精,少而益,不求多只求达到的效果,只求方法的掌握,而不是题量的多少。6、要按教育教规律上课,不得随意跳讲课,防止进度不齐,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7、上课铃响后,教师必须在教室门口等候上课,每节课开始,教师都要向学生问好、敬礼,按时下课,不准提前上课,不准随意压堂。8、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必须完成,开出率要达到100%。9、做好每节课,每单元的.知识与能力的考察。10、教师上课、衣着朴素,大方,仪表端庄,注意教学卫生,不讽刺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11、无法完成正常工作的教师,将做停课学习处理并给予适当的处理。12、上课期间,禁止上课教师接打手机,禁止非授课人员进入班级与授课教师说笑,禁止授课教师与学生随意谈笑,违者给予校会通报。13、上课无故不上或授完课而没有下课随意走出教室者,罚款100.00元。14、体育课,凡是体育课上课教师必须上课,不要每节课都上自由活动课,但教师必须在课堂,一旦课堂出事,自己负责一切后果,自由活动课期间,由教师组织,防止学生进楼后大声喧哗影响其它班级上课。15、提高课堂效率,向每一节课要成绩,提高每节课的效率。16、作文课要求,每学期写8次,教两个班批改6次,教一个班全批。二、搞好听课,评课工作。1、听课(1)听课的原则A、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B、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质量”教学中必须达到学生的品德与智力都能健康协同发展,还要看到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提高。C、目的与效果相统一的原则,课堂上不看教师的表演而是学生的发挥与表演。D、教学相长。(2)每个学期都要进行听课,做到几种听课。A、平时听课(随堂)B、学习性听课C、了解性听课(回报课)D、研究性听课E、提高性听课。2、评课(1)和教师共同分析和评议,不能以检查者的身份自居,更不能把自已的观点强加给教师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身份关心教师工作和教师共同商讨。(2)据学科特点,课堂教学特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公平公正的评价每一节课。(3)要具体事例具体分析,评议不能太笼统,要抓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具体分析。(4)要着重于教师教学思想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规律的控索。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制度2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加强教学运行过程管理,本着规范调(停)课程序,严控调(停)课数量,保证教学质量的原则,特制定本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课程表一经排定,任课教师必须认真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缩减授课学时,变更上课时间、地点和教师,也不得以其他理由变相停课。第二条对未按规定程序履行审批手续,擅自调(停)课者,构成教学事故的按照《西南政法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相关规定处理。第三条调(停)课包括调课、停课、补课三种类型。第二章全校性调(停)课第四条法定节、假日或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需调(停)课的,由教务处、研究生院根据学校通知,发布本科、研究生调(停)课通知。第五条经学校同意的国家级、市级各类教育考试、比赛等需调(停)课的,由承办单位提前一周将时间、规模、使用教室等情况函告教务处、研究生院,由教务处、研究生院统一发布调(停)课通知。第三章非全校性调(停)课第六条办理事由(一)因公:教师经学校、部门、学院批准参加有关会议、培训,或学校重大事务等不能上课,并能出具相关通知或证明的。(二)因病:教师因病不能上课,并能出具医院证明的。(三)因私:教师因公、因病以外的其他合理事由不能按时上课的。从严控制以参加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学院举办的各类文体活动为由申请调(停)课的情况。第七条办理类型(一)调课,包括课程时间、教师、教室调整。1.时间调整任课教师不能按时承担教学任务,经与学生协商一致,将部分课时(一门课程原则上不超过6课时)变更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