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新定位探析论文关键词:药物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新定位近年来,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难得一遇的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医药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尤其是大量的具有综合能力的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参与,而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系统担负的重任。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与药物化学理论课以及实验课的教学是息息相关的。因为药物化学是现代创新药物研究的基础,也是获得生物活性样品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药物化学的发展对医药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药物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药物化学实验作为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基本课程,对学生掌握相关实验技巧以及理解本专业知识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新的医药发展形势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新的挑战。在实践教学中,我们逐渐意识到药物化学实验课程原有的以教授实验操作为主要甚至是唯一教学目的的教育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难以满足现有的创新型药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新的形式下,药物化学实验这一课程在药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的定位应该是什么呢?通过这门实验课程的教学我们需要达到什么目的呢?在本文中,我们将结合本校在相关教学中的一些经验与体会,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浅见以供讨论。作为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为了实现药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我们认为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应该定位和致力于同时实现下面几个目的。一、药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训药物化学实验课程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了解药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药物化学实验是在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上设立的课程,两门课程尽管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在药物化学实验实际教学中,不仅需要对一些有机合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做进一步强化,更应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需要突出强调一些药物合成实验特有的技能培训。在实验设计中,通过针对性的实验技能训练,强化学生对药物化学实验过程的了解,掌握其基本操作技能。同时,作为一门以操作为主的实验课程,不同于理论教学,指导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度,更多地让学生在具体实验操作中更好地掌握实验技能,学习与实验相关的知识。二、配合理论课程教学,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药物化学实验课程是药物化学理论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深化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这也是药物化学实验课程设立的目的之一。这一目的的实现要求理论课程的教学进度与实验课程充分匹配,并且在实验讲解过程中,指导教师不仅需要对具体实验操作进行详细说明,同时也要结合理论课程的知识要点,强化学生对重要理论知识的认识。实践教学表明,在实验课程讲解中更多的联系理论知识,不仅对学生理解课程知识有所帮助,也有助于药物化学实验的顺利开展,一举两得。三、培养良好的实验安全意识药物化学实验时常会涉及到易燃、易爆、有毒甚至剧毒化学试剂的使用,还会遇到高温、高压等较为极端的反应条件,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在进行药物化学实验之前必须事先充分了解、评估其风险性并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事实表明,在目前已发生的药物化学实验人身伤害事故中,除了极少数是由于极端意外情况或由于人类目前知识的缺乏而无法预测其危险外,绝大多数药物化学实验事故是由于实验安全意识的欠缺、实验保护措施不到位等人为因素而导致的。然而,目前相当数量的学生缺乏对药物化学实验风险的正确认识,广泛存在过度看待其风险性,从而使得相当比例的学生由于担心药物化学实验的风险而畏惧、排斥药物化学研究,并把药物化学排除在其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方向中,这对药物化学这一学科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与此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在实验实施过程中缺少自我防范意识,没有正确佩戴甚至拒绝佩戴相应的个人保护用具,从而导致实验隐患的存在。这两种情况的出现均源于学生缺乏对药学化学实验的了解,没有形成对实验风险的正确认识。因此,药物化学实验课程作为一门基础实验课程,也应当承担起培养药物化学专业学生对药物化学研究风险性正确认知的责任,既要减少学生对药物化学实验的畏惧心理,也要意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首先从思想认识、心理准备及安全事项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详尽的安全教育,并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考核,使学生在实验课程前即可充分了解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其次,药物化学实验室需要加强硬件上的投入,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如通风橱等)以及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防护眼镜、实验手套等),以保护学生免受化学试剂的伤害。同时,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也必须以身作则佩戴相应的实验防护用具,遵守相应的实验操作规程,从点滴开始影响、培训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要在实验预习中充分了解所用试剂的性质及必要的保护和急救措施,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及时纠正学生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