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国社会福利发展概述课程复习社会服务基于公平的社会福利阶段: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雏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1931)工人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1)-从出生到死亡的工人保障医疗、生育、养老、病假、伤残、死亡-企业办社会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社会服务农村居民生活保障《高级农村合作社示范章程》(1956)-公社福利基本生活和合作医疗-“五保”社会救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城市“三无人员”救助文革的影响初期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评价:“它的价值取向与建制理念因超越所处时代的客观条件而显得过于理想化;它能够与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相适应,却又欠规范、欠成熟、欠稳定,且不具可持续性;它既对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做出了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功效,也在后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并成为新时期推进改革事业难以逾越的障碍。”(郑功成等(2002),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基于发展的社会福利阶段: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经济改革的影响:集体福利的缺失人民公社解体,农村集体福利项目,如农村合作医疗、卫生防预、教育等难以为继,开始实行用者付费企业为减轻负担,逐步取消其社会职能;1986年开始推行劳动合同制,打破原来的铁饭碗制度;90年代实行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到2000年,2/3以上的城镇人口和90%以上的农村人口未被纳入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中。作为最后安全网的社会救助制度,不仅救助范围极其有限,而且救助标准难以为继,救济经费严重不足。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多元社会福利的建立基于民生的社会福利阶段:21世纪以来社会政策社会福利的新进展农村社会政策的复苏改革的成就现存的问题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城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居保)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制度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城市市民社会福利(老年人、残疾人)社会优抚保障性住房引自:朱玲(2010)《中国人口科学》评论:成就多于失误,经验多于教训“国家-社会保障制的选择,既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与历史文化传统,也顺应了世界潮流,因而是值得肯定的制度模式;渐进改革、双轨并行、试点先行的改革方式,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但目前亦到了需要调整的时期;而改革中最重要的收获则是制度安排走向社会化,并初步具有可持续性,但一些改革失误所带来的教训也是相当深刻的。”(郑功成(2009)《社会保障研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权力与义务相统一、管理体制集中统一、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建立起适应多种经济形式的劳动者,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