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美术教案精选美术教案范文锦集九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美术教案篇1教学目的:1、让学生初步了解新的手工制作知识及掌握基本的插接技巧。2、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与色彩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教学重点:插接图形的造型设计。教学难点:插接技巧的了解与掌握(插接方法与摆设形状)教学工具:彩色卡纸、剪刀、示范作品、学生作品及精美艺术图片。教学过程:一、授课1、制作方法对比导入——点出课题师言: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几个学期的美术课中,上过很多的手工课,学到了许多新的制作方法。(请几个学生讲讲学过什么样的方法:粘、剪、卷……)。教师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制作方法——插接(纸片插接)。2、欣赏、对比,发现新的`纸工技法欣赏制作精美的插接作品。(扑克牌插接、几何形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贴式的立体桥梁作品。)3、观察范作:师问:观察作品并告诉老师哪些比较好看,为什么?生答:纸片的图形十分漂亮,颜色丰富,搭配和谐。4、教师边示范制作,边讲解:示范:(1)、剪一个口:剪刀垂直卡纸,剪开卡纸长度的三分之一(2)、剪两个或多个口:把所要剪的卡纸重叠,剪刀垂直卡纸,剪开卡纸长度的三分之一注意:(1)、剪开的线要直,这样叠起来才不会歪歪斜斜(2)、底座要前后左右插接多张卡纸,否则底座太轻,无法承受上面的重量刚才我们经过观察,已经发现了这课要学习的内容——纸片插接制作的一些要点,现在老师把具体的制作步骤示范,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制作技法要点。(1)设计纸片造型(由于时间较久,也可用简单方形代替,)(2)剪。(3)研究插接方法(提醒学生先由设计作品的底座)(4)插接。提醒学生插接的底座一定要牢固,可选择井字格形结构。(鼓励学生找其它更牢固又美观的插接方式。)若想插接得越高,底座建议做大些。5、让学生先讨论,并分组动手先制作插接底座。6、看看谁的底座最牢固,并把这个新发现方法介绍给大家。二、布置作业:1、学生可自行分组制作。2、要求色彩搭配合理,插接牢固。3、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发现底座不牢固的立即给予指正、修改、加以巩固。三、评价、作品展示、比一比:选出造型夸张、拼接牢固的小组作品,比比看,谁的最有创意,谁最有办法,插得最高,由学生为主参评,小组间互相评价,讲一讲,这些作品的优缺点?相互交流插接经验。教师后记:美术教案篇21、美丽的大自然教学内容:美丽的大自然教学目标(1)观察总结自然界中的色彩,进一步感受色彩。(2)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混合、并列、覆盖后的不同效果。(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4)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自由表达、自由创作,在观察中去发现蕴藏于生活中的美,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大自然,感受色彩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色彩,观察色彩变化。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观察总结生活中的色彩,进一步感受色彩。2、做调色练习,观察颜色混合、并列、覆盖后的不同效果。3、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自由表达、自由创作,在观察中去发现蕴藏于生活中的美,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过程(一)引入课堂找一找:欣赏教材中的各种自然风景图片,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寻找自然界中丰富的色彩。(二)讲授新知识你想把自己看见的色彩记下来吗?试一试(实验一)画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色块,注意色与色不要重叠在一起,观察色彩并置的效果。(实验二)1、分发冷、暖色纸两张。在一张纸上用笔中含水多的颜料试试,再用笔中含水少的颜料图色试试,有什么变化?2、多选一些颜色涂在同色纸上,看看它们在有底瑟的纸上有什么变化?(三)练习活动创作:要求学生画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色彩鲜艳、画面充实饱满。(四)欣赏与评价以积极向上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的画。教学小结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还是很感兴趣的,特别是画出自己眼中的自然世界。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欣赏绘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色彩。2、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自由表达、自由创作,在观察中去发现蕴藏于生活中的美,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过程(一)引入课堂欣赏:欣赏《向日葵园》,你感受(想象)到了什么?学生发言。(二)讲授新知识1.欣赏多幅作品,你对色彩有什么感受?2.教师引导学生多多幅作品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三)练习活动创作: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绘画。要求学生画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色彩鲜艳、画面充实饱满。(四)欣赏与评价以积极向上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的画。教学小结学生对色彩有了心得认识,学会较好的进行色彩搭配。2、画画大自然的风景教学内容:画画大自然的风景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使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和联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2)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