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比尾巴》观课报告汇总多种方法识字观察分析观察者:李滨滨张老师在多种方法识字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立场,善于引导和调动孩子的联想和积极性。比如:“把”字就用了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并且能让学生用这个量词组词。“短”和“巴”通过多种方法识字也得到了巩固和联系。整节课在识字环节,张老师精心编排,学生学习效果很好。这充分得益于本次研修。在研修中所学所得,将在今后老师们的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的运用和展示。学生参与情况观察分析观察者:李振明这节课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师生、生生引读、对读;加上动作表演读:小组内评读、推荐读、“比尾巴”表演赛)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爱参加同时也想参加,特别是表演读这一部分,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平常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参与了进来。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和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问情况观察分析观察者:董玉霞张老师共提出了9个问题。其中属于思考性的问题是8个,属于启发、想象性的问题是1个。让学生进行判断性的问题没有。与学生学习无关的课堂提问没有。师生活动时间分析分析者:李建忠类别时间教学流程时间学生自学时间导入1′个体活动21′字音7′小组活动同桌2′小组2′字义字形20′教师讲话14′朗读4′板书2′写字10′通过观察、计时,这节课的设计思路非常合理,时间安排恰当:导入用时1分,讲话引导共用时13分左右,学生个体活动共用时21分钟,小组(同桌)活动用时3分左右,字音和朗读共占用了10分半钟左右的时间。时间重点分配在了字形字义和书写方面,字形字义总共用了20分,写字指导用时10分钟。“字形字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一环节,用时也最多。在这节课中,教师和学生运用到的识字方法有很多,教师以“把”字做例子,学会了“换一换”“生活中”、“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这对孩子来说已经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为后边生字的识记做好了铺垫。书写指导环节,用时10分,张老师的书写教学没有流于形式。在教学生字环节,通过观察、范写、练写、评析、再次练写等步骤,训练扎实有效,孩子的书写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关键笔画的走势及占格。张老师找了两个学生在黑板上书写,更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分析分析者:洪凤霞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要求,除了字词积累和朗读等常规要求外,还体现了阅读教学的课程意识。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注意了教学目标的切适性:如全文只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好问句的语气,降低了难度,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成。这节课的课时目标做到了恰当、全面、明确,可操作,也可检测。课堂流程观察分析观察者:张志强《比尾巴》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这次集体磨课有幸学习了张丙霞老师的课,感觉通过课例研修与打磨,张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一般。给人触动很大。我从教学流程的设计方面对这节课进行了观察,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主要由以下环节组成:1、游戏揭题,导入新课;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3、学习词语,了解尾巴特点;4、多种方法识记生字;5背课文,背出问句的语气。6、指导写字;7、小组检测生字巩固情况,总结收获。通过课堂观察,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去借鉴:一、游戏揭题,激发兴趣张老师用游戏的形式导入本课,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引起孩子探索的欲望,并且直接切入课文,可谓一举两得,设计的很高明。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在初读课文环节注重引导学生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对生字进行识记,既教知识,培养能力,又教学法。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样的教学把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有相当多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慢慢地感悟,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三、学习词语,了解尾巴特点通过学习词语,学生把握了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养成学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四、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用“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加深了对生字的印象。五、背课文,背出问句的语气。“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对好的文章让学生背过,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背出问句的语气,对升华情感真可谓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六、指导写字对小学生来说,写字是最基本的。“学生观察字的的共同点。写好这两字哪几笔最关键。”这个环节用了较多的时间,这也正体现出了小学教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