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1.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1.docx

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1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本课是数的运算系列中的一课,是第一次接触数量的比较,对学生来说,算理非常抽象,是一节难课,两年前暑假研修时就有一节数学课专门讲解了这个问题。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一一对应比较多少,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并初步建立了比较的思想,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重点是感知生活中两数相差的问题,初步学会用减法解决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的问题。皮亚杰指出:“要认识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他认为人对客体的认识,是从人对客体的活动开始的,思维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有让学生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这节课,我没有开始就用教材中套圈的主题图,而是让学生摆小棒和圆片,先在桌子上方摆2个小棒,再在下方摆3个圆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圆片比小棒多几个,学生都知道多1个,我马上问他们怎么列算式?学生都回答用3-2=1(个),我又问他们3和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几乎异口同声的说3是3个圆片,2是2个小棒,这种回答是错误的,这也在我意料之中。于是,我让学生全部坐端正,看着老师黑板上画的图听讲:把3个圆片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2个,和小棒同样多,另一部分是1个,是比小棒多出来的数量,所以3是表示3个圆片,2是表示和小棒同样多的2个圆片。这样讲解已经最浅显了,多数学生都理解了,于是我让学生多说、多讲。但是我看着还有一部分孩子小脸有些茫然,还要再练习。总的来说,这节课同学们热情非常高,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设计练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2估算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应用,是重要数学学习内容。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为今后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有重要的作用。用估算解决问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估算内容,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选用估算策略解决问题,体会估算的意义,初步掌握用近似数进行估算的方法,体会多样化的估算,并学会在不同问题情境中,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来解决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和学习经验入手,通过去商场买东西这一熟悉的情境中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口算和找数最接近的整十数,丰富的估算的感性认识,也渗透了迁移的思想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在探究500元钱买两种商品够不够这一环节,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法,有的是往大估的方法,有的是往小估的方法,有估整十的,有的估百的,不同的估算方法都能解决这个问题,说出各自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解释,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策略,充分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学法理解数学、运用数学。运用估算解决数学问题,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计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对于学生中出现的各种策略与方法,只要合理,我都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通过解决“500元够吗和700元够吗”问题,学生体会到要保证数量足够,我们应当将每个数量往大估,从而优化了估算方法。本课教学中我始终将对数的估计与数的认识结合起来。本课学习是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的一个延续,对于千、万这两个较大的计数单位,学生们主要是借助情境进行推理、想象来认识的,本课所学的"估计"是发展学生对较大数的数感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体验估计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估计较大物品的数量,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关注学生不够,课堂上引导能力待加强。在引导学生说清估算思路上还有待加强,对学生的评价语还应再丰富些,教师的引导语再精练些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3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是三年级下册新增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利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第二次接触“解决问题”也是第二次接触“策略”。根据学生的基础,结合评课老师的建议,我对“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这课教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下面就谈一谈我的几点认识。第一、精彩的导入是一节课良好的开始导入是思维的起点,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关系着学生学习这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如果导入成功,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理解和记忆的质量就会相应提高。所以课堂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