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轴对称图形》的教案设计《轴对称图形》的教案设计(精选1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轴对称图形》的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轴对称图形》的教案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例1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对称现象,初步理解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含义,掌握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2、经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发展空间观念。3、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美感。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教学难点:掌握识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1、说说在游乐场喜欢玩的项目,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2、从蝴蝶形状的风筝引出“对称”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一)观察图形,认识对称1、观察几幅对称图形,引导学生感悟对称。2、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二)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1、猜一猜:出示几幅轴对称图形,猜一猜它们是怎么来的。2、动手操作,剪出轴对称图形(1)师示范剪一件上衣的过程: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2)生动手剪出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3)交流展示学生的作品3、认识对称轴(1)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2)画一画:师示范画出对称轴,然后学生自己画,再交流。4、初步理解轴对称图形(1)说一说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初步理解轴对称图形。(2)议一议:讨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对折后完全重合才是轴对称图形)。(3)举一举身边的轴对称图形的'例子。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判一判:哪些是轴对称图形。2、猜一猜: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猜出它是什么图形。3、折一折、画一画、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欣赏轴对称图形的美丽《轴对称图形》的教案设计篇2教材简析:《轴对称图形》是六年《数学》中继“认识圆的特征”,“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放在圆的后面,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说明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另一方面可以对所学的各种平面图形中轴对称的情况作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学难点: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分析:学生已学过简单平面图形,对平面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且初步了解研究平面图形的方式方法。高年级的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讨论的气氛较浓。设计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以及鼓励学生在具体、直观操作中发现知识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特点。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事物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体会对称美。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3、使学生直观的认识轴对称图形,在操作中理解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流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题。1、(屏幕出示相关图片)观察下面的图形,(折一折,看一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2、指出:像前三个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轴对称图形。3、引入课题:轴对称图形二、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图形的认知和感受。【实施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方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经历和体验检验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1、揭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思考:现在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检验一下这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a、学生试说轴对称图形的概念。b、教师板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完全重合重点强调)c、让学生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轴对称图形的。(以小组为单位,用手中图形举例说明)【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操作活动,让学生从操作中得出结论,从而更牢固的掌握了新知,尤其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亲自实验,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d、教师结合图形说明对称轴的'概念。2、完成做一做。(让学生来汇报,同时电脑演示。)3、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平面图形,现在你动手折一折、看一看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各有几条,请你画出来。(汇报从杂乱----有规律)【这一环节体现了教师注重学法指导,并能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学生在教师自然而巧妙的引导下,运用多种器官参与观察活动,发展了学生的辨析概括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纵向发展。】4、完成做一做1(口答,屏幕演示)5、完成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