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十二章.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1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十二章.doc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十二章.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十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除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实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好坏,对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仅有助于优化育人环境,而且还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发展,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各种环境因素的良性互动。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概述一、环境及其对人的影响所谓环境,是指人类主体的活动赖以进行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文化条件的总和。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6月第2版,。)一方面,人是环境的主宰者,人们总是按照主观的认识水平、审美观念、价值标准来组织、改造、利用环境;另一方面,环境又是人的哺育者,环境以其自身独特的形象潜移默化地感染人、熏陶人,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仅有利于提高和改善环境质量,而且有利于形成优良的育人环境和氛围,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关于环境对人的影响,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第一,“人是环境的产物”。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一命题包括两方面的意思。其一,从生物学、人类学意义上而言,它回答的是人类的起源问题。其二,从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意义上而言,它回答的是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何以成为他们各自的样子?其中主要的根源、依据是什么?第二,环境是人发展的前提与契机。发展源于人类本性、自身需要以及环境的压力。人类的本性是追求与创造美好。和其他动物相比,人类不但意识到自身的需要,而且总是不满足现有的需要,不断产生新的需要。需要的主观表现就是欲望,欲望以需要为基础。但经过主观加工后可以强化或弱化原有的需要。需要和欲望引起人们的追求和创造。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合理和强度适中的欲望是产生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行为的动力之一。欲望不合理或者欲望过强或过弱都不能形成有利于创造的最佳心理状态。需要、欲望不是离开环境的单纯生理行为,而是受环境影响的社会、文化行为,也就是说人的需要受环境刺激和制约,环境是人的创造活动,人的发展的动力源。环境不但构成发展的动力源,它也是发展的前提和契机。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来说,自然环境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前提,它在某种程度上还直接影响到人的素质。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来说,良好的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环境)是人的活动及人自身顺利发展的基本条件。第三,环境是人格的支柱。美国心理学家HerbertA·Otto说过一句有名的话:“环境是人格的支柱”。不健康、不合理的人格如此,健康、合理人格也是如此,它们都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以上观点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由此可见,人的繁衍生息与外界环境发生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也与环境密切相关。人的思想、意识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中的各种信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反映到大脑,激起内部的思想矛盾,由此形成人们的行为动机;在一定动机指导下的人的行为、活动又反作用于环境。这个过程的不断重复,决定了人与周围环境的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成要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种特殊意义的环境,它不同于上述一般对人们起自然影响作用的广义的环境或普通环境。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包括的内容是十分广泛而又丰富多彩的。它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作不同的划分。从一般意义上讲,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又叫物理环境,是指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条件的总和。如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山川平原等,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也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对人们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这种影响,“借山光以悦人性,借湖水以静心情”。讲的就是自然环境对人的作用,但和社会环境比较而言,自然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不起决定作用。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才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社会环境是指人们所处的社会条件的总和,也就是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条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环境就其覆盖面而言,可分为两个部分:即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就是通常所说的“大环境”、“大气候”,它一般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及经济生活条件、社会政治制度及现实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各种文化活动、大众传播媒介;微观环境即通常所说的“小环境”、“小气候”,它一般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组织(工作)环境、社区环境、同辈群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