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师教学经验论文高中教育经验论文:教师的元情绪与课堂教学摘要:元情绪是主体对自我情绪情感的觉知、评价和调控的能力。其中,调控能力是其核心和目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其元情绪水平不仅直接影响教学过程及师生双边活动,也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探讨教师的元情绪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可以促使教师运用相关策略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元情绪水平,这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有重大意义。关键词:教师;元情绪;课堂教学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和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在有关教学心理的研究中,人们不再是单一从认知维度来探索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是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情感因素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情绪情感将对课堂教学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元情绪是情绪情感研究的深化和发展,理应受到重视。教师的元情绪水平不仅直接影响教学过程及师生双边活动,也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本文就教师的元情绪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及提高元情绪水平的策略方面略作粗浅的讨论。一、关于元情绪元情绪概念是Salovey基于对情绪智力的研究而提出的。元情绪就是主体对自我情绪诸如喜、怒、哀、乐等体验的觉知、评价、描述与监察,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过程、结果进行反复分析和调控的能力。具体来说,它由情绪的感知和体验能力、评价和归因能力、调节和控制能力三个水平构成。其中,对自我情绪情感的感知和体验能力是元情绪功能的重要基础,指主体对自身所处情境中的即时情绪的敏锐认知和内心感受。只有某种情绪被主体察觉,才会产生控制它的欲望。如果个体对自己的负面情绪丝毫没有自知之明,就不可能有控制的机会最终迷失自我。元情绪的评价和归因能力是在感知和体验自身情绪的基础之上进行自我剖析和合理溯源的能力,它是个体的元情绪从低级水平的感知到高级水平的调控的必由之路。正确的表达与合理的归因对情绪的调控是有利的,相反,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表达和归因则对负面情绪推波助澜,可能使主体陷入更为糟糕的情绪泥淖中而不能自拔。元情绪的调控能力是指主体把感知和体验到的自我情绪经评价后控制在某一状态范围内,使之符合自己的需要,并与情境相协调。无论是感知体察,还是评价归因,最终都是为了实现调控情绪。调控能力是元情绪的目的与核心所在。二、教师的元情绪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一)教师的情绪感知及体验能力与课堂教学一个情绪感知与体验发展良好的个体,能在不同的情境中时刻对自己出现的情绪感受用准确的语词加以描述。一般情况下,教师对自我情绪、情感的各种感知和体验的能力有较高的认知,无论是在课前还是在课堂上,均能辨知不同的情绪感受,意识到情绪感受代表的意义,预感到情绪、情感的发展方向。一堂好课,教师的情绪必然是良好的。反之,如果教师的情绪不佳,将大大影响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不佳,往往有如下的表现:一是教师情绪低落,精神萎靡,讲课时提不起精神,语音低沉,索然乏味,课堂气氛沉默。二是教师心烦意乱,六神无主,精力难以集中,讲授内容频频出错。三是教师有时情绪冲动,有时牢骚满腹,易于动怒,常对学生发无名之火。不良的情绪则会导致消极的认知。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出现的状况和刺激都可能导致教师情绪的变化。如果不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就谈不上很好的归因和调控,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二)教师的情绪评价及归因能力与课堂教学教师不但对自己随时变化的情绪要有敏锐的感知,更重要的是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归因,以便调节和控制不良的情绪。通常情况下,教师的不良情绪的出现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教师本身的原因。比如身体状况,情绪周期,教学态度,人际关系等因素。二是社会客观因素的影响。例如家庭不和,生活遇到困难,工作不顺等等。三是学生的课堂表现。这些原因有些是可控的,有些是不可控的。教师对行为和事件结果的归因方式的选择,将直接导致不同的判断和评价,并形成不同的态度认知,从而产生与之对应的情绪体验。而对自我情绪体验的不同归因,又会导致其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主体相信行为在个人控制之下时,才可能会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作出合理且符合个性倾向的归因。个人之所以作出归因分析是为了对环境有一种预见感和控制感。当个体处于压抑和困境之中时,心理控制就显得尤其重要,控制感可以降低压抑的情绪体验,帮助教师应对不可逃避的非愉悦事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控制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