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12-八大诗人考查要点一、白居易(一)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诗歌中心:全诗描写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美好春光,表现了世间万物的勃勃生机,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喜爱早春风光、闲适喜悦的感情。2.展现诗中所描绘的早春画面。答:在孤山寺北以北,贾公亭以西,西湖春水初涨,才同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几只早飞出来的黄莺争着飞向朝阳的树枝,刚从南方回来的燕子忙着啄衔软泥,它们要在哪家的屋檐下做窝?缤纷的花朵就要渐次开放,将会迷人眼目;嫩绿的春草还只能盖住马蹄。我最喜欢湖东一带风景,总也走不够的是那柳树成荫的白沙堤。3.本诗写景有什么特点,结合语句简要分析。答: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运用对偶、拟人修辞描写早春美丽景色。②“争”字具有拟人意味,生动写出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向向阳的枝头,并卖弄清脆的歌喉。“啄”字则写出新来的燕子在湖边衔泥筑巢忙忙碌碌的景象,表现了早春的生机与活力,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4.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答:本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最爱”,集中表达出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同时,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空白,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增加了想象的空间。5.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的极其精妙,若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练习全文,说说原因。答:“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换成“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二)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1.诗歌中心: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抒发了自己因战乱、家园荒废和手足离散而引发的流离之苦、骨肉相思之苦和思乡之苦。(思念家乡、思念亲人)2.颈联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试从诗歌所运用的手法角度作简要赏析。答:诗人以千里孤雁和九秋断蓬比喻自己离散漂泊的兄弟姐妹,写出了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如深秋中断根的蓬草,只能随风飘转。诗人不仅以作了形象贴切的比喻,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2.尾联借月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尾诗人在这里以真挚深远的情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抒发了深切的骨肉相思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二、苏轼(一)浣溪沙(八上)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指代时光流逝)。1.诗歌中心:全诗描写了词人面对清新春景的愉快心情,表现了词人积极乐观的情绪,抒发了老当益壮的感慨。2.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这三幅图画。答:山下小溪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3.赏析下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答:诗人由寺前西流溪水,联想到人生也可老当益壮,蕴含着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的哲理,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二)浣溪沙(九上)苏轼籁籁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1.诗歌中心:这首词通过对途中细节的描写,绘成了一幅温馨、祥和、恬淡、和谐、清新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尊重农人、平等待人的品格,也折射出其喜悦的心情。2.上片三句话三个画面,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并试着分析作者的感情。答:画面:簌簌飘落的枣花轻轻地打落在衣巾上,家家户户嗡嗡的缲车声缭绕在村子上空,古柳下穿着牛衣的农人在叫卖黄瓜,真是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图画。感情:表现了作者对宁静祥和的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也表达出作者作为关心人们生活的太守看到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3.下阕“敲门试问野人家”一句中“敲”字能不能改成“推”字?为什么?答:“敲”字恰当的写出了作者动作的谦恭自然,表现了他唯恐打扰到别人的心理,体现出作者身为太守却平易近人的特点。而“推”字表示直接推门进入,显得粗鲁无礼,达不到“敲”字的上述表达效果。4.请简要概括下片内容。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