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 第3天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一条****ee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 第3天 WORD版含答案.doc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第3天WORD版含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3天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eq\a\vs4\al(2013·武汉模拟)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被士人称为“当世儒宗”,他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沈重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A.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B.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C.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D.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求宗教2.eq\a\vs4\al(2013·大理检测)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家思想最不相符的是()A.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B.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C.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D.孔明:“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3.eq\a\vs4\al(2013·潍坊期末)宋之前,儒家重“人道”,而道教则主张“人道”应向“天道”学习,认为“道是世间万物之原”。基于此挑战,宋代儒学()A.提出“天人感应”学说B.首倡“格物致知”C.提出“理”为万物本原D.充实了伦理纲常4.“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学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来源:Z,xx,k.Com]A.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B.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C.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D.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5.eq\a\vs4\al(2013·太原模拟)有位宋代的儒学大师,在思想上深信“心”是世界的本原,而要了解宇宙的真相,只须向内探索,不必向外格物穷理。请问他是()A,程颢B.朱熹C.陆九渊D.王守仁6.eq\a\vs4\al(2013·武汉调研)“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A.知德合一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穷理格物7.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至明清之时已有民主启蒙色彩。下列最能体现民主启蒙色彩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8.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亦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9.eq\a\vs4\al(2013·唐山统考)《李贽丛书·老子解》中写道:“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文中李贽提出的观点是()A.反对封建礼教B.提倡人人平等C.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D.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10.众多的矛盾舛错交结而又此起彼伏,由此带来的重重忧患冲淡了上一代帝王留下的文字之禁,也使天下事日益迫近地成为士人的切己之事。随后,“世风和士风都明显地发生了变化”。这一次的变化是()A.知行合一思想B.经世致用思想C.民主启蒙思想D.工商皆本思想11.eq\a\vs4\al(2013·南昌质检)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2.他提出天地万物“变化日新”的见解,认为一旦事物不动,就必趋腐败,“守其故物而不能日新,虽其未肖,亦而死”。不但自然界如此,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是如此。他强调:“三代之法,不可挟以为名,治后世之天下。”他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eq\a\vs4\al(2013·南通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如为君须仁,为臣须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