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伊营运参考 第十二期 (关于商品的陈列)1.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金币:12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伊营运参考 第十二期 (关于商品的陈列)1.doc

小伊营运参考第十二期(关于商品的陈列)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2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伊营运参考-关于超市商品的陈列(不必执行,了解就好)关键词:怎样做超市商品的陈列。姜经理在十月份经营分析会上,明确表示乳品需要按照品类来陈列,打破之前按照品牌来陈列的做法。在这我和大家了聊聊超市商场陈列的基本原则。我坚持超市陈列的一个核心问题,让消费者“易懂易拿易购买”。我想要是我在逛卖场时感到迷惑,我通常不会找个人来问问,而是会选择离开,除非这个东西我非买不可,这也可能是为什么我们的缺货本子上反映缺货的信息不是很给力原因之一吧。易懂:看得懂,看的清,不用费劲就看得懂,不用玩价格连线游戏,不用瞎猜我们的商品多少钱,不用看不懂商品的用途和好处而感到迷惑(台湾水果、陶瓷刀、羊奶、野山榛子),不用总惦记着用手机百度不冻的地方,不用总想找个人来问个明白。易拿:找的着,碰的着,知道在哪里去找,商品不需要的时候知道放在哪,知道挑选肉品的夹子放在哪里,知道打称在哪里,知道给不给提供保温袋子,不用登高,不用下蹲,不用费劲就能拿取商品。易购买:容易明白我们用商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是特价,是推广,是特色,是礼品,是DM,还是什么),方便拿取拿,商品区块划分明了,挑选道具易拿易使用易放回,容易找到购物车,容易拿到购物篮,可以有空间推动购物车,不用跑来跑去的称重,不用跑来跑去的排队结款,不用跑来怕怕去的问价。总之一句话,卖场的核心在让消费者方便选择与购买,而不是为了我们自己方便,可以少走些路,少费点神,把我们的卖场变成员工的卖场。为了厂家进货方便,管理方便,为了省厂家的事儿而把我们卖场变成了以供应商为中心,成了人家列土封侯的地方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超市的商品按照品牌陈列还是品类陈列。我的观点是:超市商品是卖给顾客的,只有让顾客最方便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让消费者方便的比较不同品牌但是同类商品),才能实现销售,所以管理者要从顾客的角度考虑商品的布局和陈列。仔细观察我们有些超市的陈列,由于种种原因,各个门店发挥空间大,陈列多从方便员工自己和供应商角度考虑,按供应商品牌归类陈列,于是这个供应商的同类品种的不同规格、不同价位、不同功能、不同口味的商品集中陈列在一起,(雀巢咖啡的冲调品,陈列者雀巢咖啡的咖啡饮料,人家卖了排面,品类不够,当然这么做,也是无可厚非的事)厂家品牌是得到了集中强化效果,也有利厂家和员工的上货和定购,可我们的顾客往往在选择了该品牌的商品后,往前挪两步,又发现了不同品牌的同功能、同口味的其他同类产品,又要挑选,甚至丢弃原来的商品,增加了顾客的麻烦(除非忠诚度很高的日常必需商品,通常我们选择不常用商品的时候,总爱有个比较,然后在下决定)。就譬如果汁饮料,如将所有不同品牌的橙味果汁饮料归类集中陈列,然后再按同品牌不同规格纵向陈列,按不同品牌同规格横向陈列,同时兼顾价格带(后面或提到),相信这样,顾客就会在很小的移动范围内满足了购物需要。方便顾客看清商品超市有那么多商品,顾客不可能好奇到把每个商品拿到手中仔细看是什么商品,如果把商品放到顾客看不到的地方或被其他商品挡住,或商品正面不能朝外,就不会引起顾客的注意,也就无法产生销售。所以让我们的员工动起来,给商品一个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商品正面朝外,增加露脸机会,就能增加销售机会;让商品各就其位,每一种商品都不能被其他商品挡住视线,酒香也怕巷子深,不露脸的商品没人会关注;货架底层不易看清的商品,可考虑倾斜式陈列突出商品,现在的人是很少弯腰屈尊把羞答答的商品拉出来看的;货架太高的,上层陈列的商品可考虑重复出面,(消费心理学告诉我们,产品需要被消费者感觉,触碰或是品尝,成交率绝对不一样。)看中的商品,不拿在手中感觉一下,钞票是不会拿出来的。方便顾客拿取“投之以李,报之以桃”。我们的商品陈列只有做到了方便顾客挑选、方便顾客拿取商品,同时又方便放回去,才能增加顾客的购买机会。对鲜肉、鲜鱼等生鲜商品,顾客喜欢挑选、又容易脏手,附近没有简单的拿取工具或供顾客洗手的设施,顾客因担心脏手、不能自由挑选等顾虑,对商品易持怀疑态度或干脆放弃购买。设置洗手池或一次性手套、夹子等简单工具,减少顾客的犹豫吧。商品陈列的不能过高,顾客因不容易拿到或放回去而放弃,要知道我们超市的顾客多是女性顾客,陈列要考虑她们的身高限制,我国家庭主妇的平均身高155厘米,比较适合顾客拿取的货架空间高度是60~150厘米之间,高处商品尽可能做重复陈列,既能保持顶层的美观,又能保证顾客拿取。对易碎商品要有防护措施,打消顾客拿放顾虑可以增加销售机会。货架隔板之间缝隙的理想状态是商品与上层隔板之间保证手掌能自由伸出,过小,商品不好拿取,隔板间隙过大,顾客又很容易看到背板,不美观,同时浪费货架空间。为顾客想得越周到,回报就越多。同类商品垂直陈列的原则产品按不同小分类价格由低到高从左向右横向陈列,同一小分类价格由低到高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