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纸“小闹剧.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折纸“小闹剧.doc

折纸“小闹剧.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案例分析:折纸“小闹剧”案例产生的背景:瑞吉欧教育体系认为,教师是幼儿活动材料的提供者,儿童活动的参与者和协作者,儿童行为的记录者和研究者。这些角色集中体现在一点上,那就是教师要机智而灵活地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纲要中指出,探索型主题活动就是追求幼儿与教师保持一种自然和谐的互动关系。强调幼儿的自主性,追求活动的过程性。在活动中,幼儿的行动是自由的,思维是活跃的,而教师则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倾听者、欣赏者、支持者和合作者。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的个性化逐步凸现出来,幼儿的自我意识也愈来愈强。幼儿会从对事物的比较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的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经常引导幼儿分析事物,逐步学会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推理其因果关系,推理出因为某件事情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案例实录:星期二上午,站在钢琴台前看我班小朋友的折纸的情况,无意间发现我班陆怡小朋友的折纸折的很特别,一张大大的折纸被撕成了“四张小正方形”做成了四份一样的作品,而且折好的作品比人家的小。于是我把这一发现悄悄地告诉了班里的刘老师。我们两个商量,暂且不声张,看陆怡上完折纸课怎么说,(为了调动幼儿学折纸的积极性,从这一学期开始,我们开设了“纸娃娃大比拼”,规定每折10个折纸作品可换一面小红旗,5面小红旗换一个奖品,陆怡加上“一撕为四的作品”折纸数正好是10张)。果然不出我们所料,陆怡一下课,就拿着刚折好的四份作品,非常兴奋得说:“老师,我的折纸作品已经10个了,该换小红旗了。”这时刘老师走过来说:“好,我来看看。”还没等刘老师说完,站在我跟前的余睿淼小朋友大声喊:“老师,陆怡把一张折纸撕成了四张,她做成了四份一样的作品。”余睿淼的话立刻引来了一些围观的小朋友,大家一起把目光投向了老师,再看陆怡“哇”的一声哭了,大家开始议论纷纷:余睿淼:“老师,陆怡这样做不算数。”周灵慧:“是呀,她这样是骗人的。”鹿恩语:“老师,应该把陆怡的折纸扔了。”方一:“对,老师怎么办?”于是,孩子们把目光又投向了我,我看看陆怡不知所措的样子,再看看这边孩子们期待的目光,我顺势把问题抛向了孩子们,说:“陆怡这件事该怎么处理?如果你们愿意讨论的话,咱们可以来讨论讨论。”随即我们组成了一个临时“讨论小组”,开始讨论:师:“陆怡为什么要把纸一分为四折?”陆宇:“她想得小红旗。”陈子昂:“她想得奖品。”师:“她这样想对不对啊?你们有没有这样想啊?”王筱雪:“我也想得奖品。”鹿恩语:“我也想得奖品,可是能这样吗?”陆宇:“不能。这是骗人,骗人是不对的!”周灵慧:“她把折纸撕成了四张,这是在耍小聪明”师:“那你们觉得现在要怎么办呢?”陈子昂:“陆宇说谎骗人,老师该把她的小红旗收回来。”陆宇:“把这个大象扔掉。这次的不算。”鹿恩语:“我们应该帮帮她,可以给她一次机会。”师:“鹿恩语说要帮帮她,给她一次机会,你们觉得呢?”小朋友有的点点头,有的想了想,慢慢的也点头了。师:“那要怎么帮呢?”余睿淼:“陆怡,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耍小聪明。”周灵慧:“上折纸课要表现好点,才能得到更多的作品。”鹿恩语:“陆怡,你以后不能这样了。“陆宇:“陆怡,你能改掉这个毛病吗?”陆怡轻轻地点了点头,小声说:“能。”师:“陆怡,听了小朋友的讨论,说说你的想法好吗?”陆怡:“老师我错了,以后我要好好表现,要靠自己的真本事多得作品。”师:“对了,要这样做才会是老师和小朋友都喜欢的好孩子,那今天的折纸作品就不算了,你们说这样行吗?”小朋友听了都点点头。师小结:陆怡想得到很多作品,很积极上进,这种想法很好,她也很聪明,但她把一张大折纸一分为四,当四纸来用,这种获得很多作品的做法是不对的。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的作品,才算真本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只要能够知错就改,就是最棒的。案例反思:在解决事情的全过程中,我发现了问题,但没有直接介入,而是把问题留给了孩子,引导孩子,让他们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关注的是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意在引导幼儿掌握合适的获得途径、解决问题的方式,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重视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通过讨论,幼儿自己明白了作弊是不对的,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而且,有些结论来自幼儿自己的思考,以及幼儿集体的智慧,所以对幼儿更有说服力,认识也更深刻。案例分析:换个角度看,其实,幼儿争强好胜不一定全是坏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幼儿只知道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其个性发展都是不利的。争强好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竞争者和被竞争者调节自己的行为,获得有益的经验。不择手段遭到同伴抵制和老师的批评,认识到自己不被同伴接受时,就会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教师在调解过程中注意教给幼儿运用正确的方式来获得成功,引导幼儿明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