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立足家乡投身农业的致富领头雁----记宫集镇界洪村蔬菜大棚种植能手孟昭礼如今的农村,很多人都把发家致富的梦想寄托到沿海地区,希望通过外出务工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于是他们纷纷抛妻别子,背井离乡,走上候鸟一样的打工生活。但是宫集镇界洪村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党员干部却充分发挥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立足家乡,依靠农业科技种植大棚蔬菜,在自己的家乡实现了发家致富的梦想,同时还解决了周围留守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改善了他们的生活。他,就是界洪村党员干部孟昭礼。发挥党员作用,找准发展路子农村党员干部,不仅要在工作中一马当先,更要在带领群众致富上大显身手,发挥领头雁作用。今年40多岁的孟昭礼是界洪村的大棚蔬菜种植能手,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他充分发挥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带领群众进行土地流转,以每亩1000元/年的价格承包了村里163亩土地,其中43亩种植西瓜,120亩种植蔬菜。仅西瓜种植一项,年收入近62万元,纯利润21.5万元,加上蔬菜种植的收入,全年的纯利润共计45万元左右,从而走上了一条立足本乡本土、依靠农业科技的致富之路。孟昭礼的蔬菜大棚还为周围群众解决了40多个就业岗位,每人每天30至40元工资,为他们带来了收益,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好路子。想到就要做到,关键在于行动很多人都想发家致富,但很多人都只是心里想想、口头说说,再好的想法如果没有落实到行动上,一切都等于零。孟昭礼想到了,也做到了。在刚开始的时候,孟昭礼和其他村民一样,对于蔬菜大棚种植心里没有几分把握,因为这是他第一年种植,他知道其中的困难,更清楚其中的风险,仅承包土地就用了16.3万元,还向镇信用社贷款10万元。但他克服了困难和对风险恐惧,积极动员群众土地流转,承包163亩地,种植蔬菜和西瓜。为了保证蔬菜长势良好,他购买质量上乘的棚架和塑料布;为了保证产量上的去,他到上海购买最好的西瓜种:大424(也叫麒麟西瓜种);为了技术上能过关,他不仅自己刻苦钻研蔬菜种植技术,还专门从村里和镇农技站聘请了技术人员,来为自己大棚蔬菜保驾护航。不怕风吹日晒,只要种出好菜种大棚蔬菜有没有收益,能不能卖出去,菜的产量和质量才是关键。6月的盛夏,正是蔬菜和西瓜长势旺盛的时候,白天,孟昭礼和家人、工人一起头顶炎炎烈日在菜地里施肥、嫁接、浇水,夜晚,他就独自一人睡在菜地旁边的窝棚里,任虫叮蚊咬,时时刻刻关注着蔬菜和西瓜的长势,对任何病虫害都要做到防患于未然。有一次他发现棚里的西红柿还没成熟就开始纷纷枯萎脱落,他知道这是西红柿发病了,他急忙请专家、查资料,了解西红柿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几天下来,孟昭礼的嘴上都急出了水泡,终于清楚了西红柿的发病原因。正是由于孟昭礼的辛苦付出,他的蔬菜一直长势良好,并丰产丰收。今年他种的西瓜亩产达6000多公斤,而且瓜型圆、瓜皮薄,又脆又甜;种的其他蔬菜产量和质量也都很高,很受客户欢迎,所以孟昭礼今年的蔬菜和西瓜根本不用为销售发愁,浙江、阜阳、亳州和太和的蔬菜批发商慕名而来,以较高的价格大量收购。致富不忘乡邻,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依靠种植大棚菜和西瓜而发家致富的孟昭礼,始终没有忘记周围的群众。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他不仅在种植大棚蔬菜方面为全村带了好头,他更想把自己在蔬菜种植上所摸索出的经验和学习到的先进技术,无偿传授给周围想致富的群众。他经常进棚指导聘请的群众,向他们耐心讲解和传授蔬菜种植技术,教会他们如何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施肥、浇水和病虫害防治,如何细心观察大棚内作物长势情况,以及怎样及时发现作物病害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正是在孟昭礼的悉心指导下,不少群众学到了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积累了很多有成效的经验。随着经济效益的不断显现,尝到了种菜甜头的孟昭礼说:“希望自己的种菜经历能够丰富和开拓当地村民尤其是年轻人的思路,致富并不是只有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这一条出路,只要敢想敢干,立足家乡,投身农业也一样能够实现致富梦想。”(陈真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