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年级古诗《元日》教学设计三年级古诗《元日》教学设计(精选1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古诗《元日》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年级古诗《元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爆、屠、曈、符”的读音,并认清字形。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本诗,力求停顿恰当、有感情,默写本诗。3、通过查工具书结合上下句学会生词:屠苏、曈曈、桃符,掌握学习方法;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教学难点:理解语句的意思。教学准备:1、收集一些关于过年方面的图片、传说、屠苏酒、桃符的资料,有条件做成课件。2、布置教室,衬出喜庆的氛围。3、小黑板、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几个话题,可供选择其中的一些)。1、带领大家回忆学校过教师节和国庆节时,大门上悬挂横幅的标语说起,引出“国庆、元旦”之类的话题。2、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图片。3、和学生一起回忆去年过年时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4、引出课文题目: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一块儿学一首古人写春节的诗。题目叫“元日”[板书课题]。谁能说出题目的意思?(大年初一、正月初一、农历一月一号、春节)。5、了解课题,介绍诗人。老师说话:《元日》这首诗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写的(板书:宋·王安石),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诗人。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1、学生自读,感知。出示这首诗(老师可以提前把诗句抄写好在黑板上),出示要求:(小黑板或者课件)(1)借助课后生字表中的拼音把诗读正确;(2)结合插图,试着理解这首诗的意思;(3)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提问。2、检查交流。(1)指名读古诗,相互正音,点出停顿规律和押韵规律。(2)生字(生字卡片)爆屠瞳换符教“爆”:大家都知道过年的时候我们很喜欢放鞭炮,这鞭炮,在课文里诗人用了什么词?出示“爆竹”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出示一个爆竹,给学生解释爆竹的原理: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用纸包起来,点上火,便会刺刺的冒烟,再就是“砰”的一声巨响。师: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生字新词。爆屠童换符学生读生字、学生字。(3)词语小黑板出示:爆竹屠苏曈曈桃符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抄写,注意指导重点词语的结构特点,姿势要求。然后学生再自己抄写,遍数随机而定。(3)齐读诗歌。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3、交流讨论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屠苏:古代一种酒名。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师告知: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查于网络)“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4、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1、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仅是诗人,更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课下查阅资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写作本诗深层意思。六、作业设计。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板书:元日(宋)王安石放爆竹喝屠苏迎红日换新符三年级古诗《元日》教学设计2设计思路:《新课标》对三、四年级诗词教学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3、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教学难点:1、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