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汇总(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语文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第一课时四、教学目标自学生字,检查预习,理解词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泉水吗?在哪里见过描述一下。2.老师带领大家去作者的家乡珍珠泉看一看。①配乐教师范读。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珍珠泉的美景。③问题:你想到了什么?描写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然后用一个字来概括。(创设情境发展想像)(二)自读课文1.预习课文①通过字典、词典、结合上下文、换近义词等方法,自学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提出不懂的问题。2.检查预习①查字词,教师抽读。②不理解的字词全班帮助解决。③小组进行朗读比赛(是否正确流利)。④根据学生质疑解疑。⑤文章都从哪几方面描写珍珠泉?读后说说体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下作业:下节课我们全班同学要到珍珠泉做一次旅行,请选择你认为珍珠泉最美的景色,向同学做介绍。自由结合小组合作。可以有配乐、有图画、导游做介绍、游客谈感受。(通过动手、动口、配乐以及小组合作使学生理解文中的语言美,学会欣赏美、表现美。)语文教案篇2教学分析:这是一篇小通讯,记者用特写的镜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宇航员出征前的场景。学生有了前面几篇新闻的学习基础,所以这篇通讯打算一课时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照片和录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充满民族自豪感,描写、议论、抒情中洋溢豪情。学习时应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借助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组织学生课后收集并交流航天资料,办手抄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热情。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航天员出征的深刻意义。2、体会并学习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场面描写方法。3、指认并体会文中恰当的议论抒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点、难点1、明白杨利伟作为一名宇航员所应具备的优秀素质。2、场面描写的作用以及写法3、民族自豪感的内化,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教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学习为主。课前准备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征”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出征才称得上是伟大的出征呢?1、展示杨利伟、“神五”图片。大家还记得他是谁吗?2、出示世界航天史上的大事件,从这些事件中,你发现什么?3、出示中国航天史中大事件,你从这些事件中又感受到什么?4、师述:20xx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动人心的历史一刻吧!5、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初读课文,了解那激动的一刻。6、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听完这则新闻之后的感受。(交流明确:内容——“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场面。感受——重在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走近人物主人公杨利伟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下面让我们一块走近人物杨利伟,感受他的风采。文中是怎么描写的?你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找到吗?突出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请笔画出来。1、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作好圈点勾画,准备交流。2、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切忌对句子架空分析,每一种结论都必须有依据和自己的分析。(重点在“受命”、“踏上征程”两个场面中)3、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的风采。(1)、本文只写了杨利伟出征前半个小时内发生的事,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共写了几个场景?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吗?(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杨利伟是一位综合素质优秀的航天员?读中体会(步伐的从容而稳健;神态是微笑和深情;敬礼的标准;心情的激动以及插叙中的概括介绍。)师:其实这些素质是每一个成功人士的都应具有,都是我们所需要的。(3)、师:神五的成功发射已经载入历史,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伟大的英雄们缔造的伟大的时刻,请看20xx年“感动中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