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5建设项目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本章内容5.1建设项目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概述(1)为建筑装饰装修群体工程施工阶段做出全局性的战略部署。(2)为施工单位编制工程项目施工计划和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计划提供依据。(3)为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保证资源供应提供依据。(4)为建设单位或业主编制装饰装修工程建设计划提供依据。(5)为确定设计方案的施工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提供依据。(1)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及建设单位对施工进度的要求;(2)设计文件(包括全部施工图、装饰效果图、会审记录等);(3)工程的施工条件(包括施工地区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装饰材料的供应情况等);(4)国家有关的规定和标准(包括现行的施工规范、操作规程、技术规定和经济指标等);(5)有关的参考资料。建设项目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见图5.1。图5.1建设项目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建设项目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一般包括:工程概况和施工特点分析、施工部署和主要项目施工方案、施工总进度计划、全场性的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施工资源总需要量计划、施工总平面图和各项主要技术经济评价指标。5.2工程概况工程总的投资额、工作量、生产流程、工艺特点;总体及主要房间的建筑装饰风格;如为改造工程,则说明工程改造的内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情况;建筑总平面图和各项单位工程设计交图日期以及已完的建筑装饰设计方案。建设地区的特点主要包括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特点、材料和劳动力的供应、生活设施、交通运输情况,可作为施工用的现有的建筑、水、电、暖、卫等设施的情况;在施工条件方面,主要反映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企业的施工资质、生产能力、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市场竞争和完成指标的能力。5.3施工布署和施工方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主要项目施工方案的拟定,是针对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群中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段的划分,提出原则性的意见。同时要明确各单位工程中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拟采用的施工方法。在选用机具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机具的型号和性能既能满足施工的需要,又能发挥其生产效率;(2)机具配备时应注意与之配套的附件;(3)施工面小时,应选用综合性机具,施工面大而分散时,则选用独立的、易于移动的机具。在选择施工方法时应尽可能考虑在工厂完成某些饰面、油漆、木制品的加工。按照工厂预制和现场施工相结合的原则,妥善安排装饰构件、成品、半成品的加工和现场安装。以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5.4施工进度计划(3)采取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法,使各项目的施工能保持连续、均衡的进行。(4)尽可能均匀分配项目建设投资。一般包括:估算各主要项目的实物工程量,确定总工期和各分包项目的施工期限,确定各分包项目开竣工时间和相互搭接关系以及施工总的进度计划表的编制。建设项目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表格形式见表5.1表5.1建设项目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1)计算所有项目的工程量并填入工程量汇总表(2)确定总工期和各分包项目(部位)的工期(3)确定各分包项目的开竣工时间和相互搭接关系完成上述步骤后,即可进行施工总体进度计划的编制。先根据各分包项目的工期与搭接时间,编制初步进度计划;然后按照流水施工与综合平衡的要求,调整施工进度计划;最后绘制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总进度计划可以用横道图表示,也可以用网络图表示。5.5施工准备和各项需用量计划(3)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和研究施工组织总设计中有关主要项目或关键项目的施工技术措施。(4)有关大型临时设施工程,施工用水、用电管线的敷设及敷设时间。(5)进行技术培训工作。(6)建筑装饰材料、构配件加工、成品半成品加工和施工机具的进场准备。劳动力需用量计划是按照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劳动力进场人数的依据。编制时结合实物工作量套用装饰装修工程概预算定额或根据经验资料进行计算,便可得到主要工种的劳动力人数。然后根据表5.2的格式汇总成劳动力需用量计划。表5.2劳动力需用量计划表根据工程量汇总表和总进度计划,参考工程项目的档次,结合工程概算或经验资料,算出主要工程装饰装修材料的用量及施工技术措施用料,并汇总编制主要材料需用量计划表5.3。根据当地的运输条件、材料的性质(体积、长宽、重量等)和参考资料,选择运输方式并计算运输量,汇总后编制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运输量计划见表5.4。根据施工部署和施工方案、施工总进度计划和运输计划,选定施工机具并计算其需要量,汇总并编制主要机具需要量计划,见表5.5。本着尽量利用已有工程为施工服务的原则,根据施工部署与施工方案、资源需用量计划以及临时设施参考指数,确定所需的生产和生活临时设施见表5.6。5.6施工总平面图(4)充分利用已有的建筑物为施工服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