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农村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浅谈农村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农村特色的小班化教学研究与实践,在我校已实施两年了。在色彩缤纷的小班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已成为小班化教学的一大特色,这必然使得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大程度的张扬。在教学中探讨和研究小班课堂上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现把这两年来对小班化教学评价的一些看法和做法总结如下:一、对农村小班化教学评价的认识1.农村小班课堂为“评价”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农村小班课堂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学生人数少,这就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不止一次的机会在班内交流自己的观点。教师有精力和时间关怀每一个学生,特别是能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个别指导上,不断的提高学生进行自主交流的能力。再加上农村小班化教学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组内得到充分交流,这必然会使小班化的课堂成为充满生机,处处互动的课堂。师生之间的评价,生生之间评价将成为课堂的主色,因此小班课堂为“评价”提供了宽广的平台。2.农村小班化教学评价具有个性特色农村小班化教学最终体现的是个性化教育的思想,因此也需要个性化的评价,目的是为了调节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全方位的、立体的,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以充分体现小班化教育的优势,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均衡健康地发展。3.农村小班化教学评价的三种形式及特点认识农村小班化教学评价主要是师生之间的评价,生生之间评价和自我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主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激励向上和全面发展为评价的目标,教师的评价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学生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而不是给学生一个角度的定论,无论这个定论是等级还分数。如在具体的一个单元教学或阶段性学习的,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通过对他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能力的掌握情况,探索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合作、交流等等。各方面综合情况来判断学生的近段学习状态,给学生一个发展的评价,提出具体合理的改进建议。这样的评价才能有生命力,才能真正体现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主导作用。(2)学生对学生的互评是主体学生间的相互评价,能让每个学生在集体中体验自己的价值体现,学会关心,学会以团体的力量去竞争,同时也学会合作,形成学生集体的观念。学生间评价的有效性,只有在教师正确地引导后,通过一段时间的组织和训练,才能形成切实有效的评估效果。学生间的相互评价要注意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通过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优劣现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间的竞争意识,不管是在教学中,还是在日常的共同活动中都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在学同伴的学习中比较自己,认识自我。在日常的教学中,这种评价犹为重要,通过对同学的评估,既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能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同时,在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估中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充分的体现。(3)学生自我评价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认可自我评价不仅能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也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逐步提高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益。自我评价强调自我反思,它是鼓励独立,提高学习质量,取得良好成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评价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小班化教学所要体现的民主化、个性化,须通过学生对自己主观评价才能真正体现。评价不再局限于被动地接受,只有让学生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恰当的评价,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形成持久而健康的学习动力。二、关于农村小班化教学评价策略几点心得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几点评价策略1.教师学会激励,孩子学会欣赏——让激励成为主旋律农村小班化环境下的评价,最大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孩子的潜能。研究证明和谐、宽松、平等的评价环境,充满激励、欣赏的评价氛围是实现这一点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要抓住机会运用口头表扬、赞许的眼神、安抚的动作等激励性的语言和体态,去肯定学生的每一点滴的进步和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提出对其的期望。同学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别人的优点,以真诚的态度,恰如其分的指出不足。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在其自己点滴的进步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和谐地发展。2.因材施“评”,实事求是——让评价富有生命力在课堂教学的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学习丰富的评价语言和评价方法,更应当深入理解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以理念指导自己的评价行为。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时机,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于学生具有指导性、点拨性、激发性的积极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评价时要恰如其分,不过度赞赏,也不过分批评,既要让学生认识不足,也要让孩子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