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博物馆导游词精编.docx
上传人:羽沫****魔王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3博物馆导游词精编.docx

2023博物馆导游词_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3博物馆导游词2023博物馆导游词(精选27篇)2023博物馆导游词篇1大家正在通过的就是藏兵洞的主体构成部分——坑道,坑道是战时用于军队调运、通行、出击或进入洞内的通道,平时可作为兵士的休息住所。休息室和储藏室室内坑道的左右两侧辟有土屋,土屋大小不同,其作用也不尽相同,有些入深较浅,是为站岗的岗位。有些用作休息室或作值班之用,还有一些便是储藏物资的场所了。陷阱室内一号陷阱,深约一丈,原先在陷阱里面会倒置一些鹿角和竹签,上面覆以柴草以及浮土,藏兵洞光线昏暗,加之敌人对于洞内环境不熟悉,很容易掉入陷阱,一旦落入,非死即伤,至今里面还遗留着敌人的尸骨。炮台室内这是目前为止发现的藏兵洞里唯一的一个炮台,窗口边驾着一口土炮是从西班牙进口的弗朗机,它也是藏兵洞内最高级的武器,炮台的发现,说明当时已不是单纯的冷兵器时代,只是热兵器使用并不广泛,否则明代修筑长城就有没多大意义了。而且,我们留意到这口大炮面对着大峡谷,一炮轰过去整个崖壁就会坍塌,对自己的安全也会产生威胁,因此这口炮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使用的,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会用到。2023博物馆导游词篇2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现在就由我带领大家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好了,现在大家所处的位置就是有‘石质书库’美誉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了。走进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西安孔庙的旧址,这里保存着太和元气坊、泮池、棂星门、戟门等孔庙建筑。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自古孔庙无南门,礼门仪路两边开。所以孔庙的门开在东西两侧,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仪路。走进去之后映如我们眼帘得是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它是在明万历年间有皇族资助400两黄金建造而成,墙外侧刻有由清末著名书画家刘晖书写的“孔庙”二字。一会我们参观完出了博物馆大门就能看见了。好了,转过身来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那今天我们大家都有幸做一回秀才。走过泮桥所看到的这个门叫棂星门,门的上端有麒麟。在元代时为两扇门,到了清代改为三个门。每个门的门额上刻有文字,中门额书“文庙”,即孔庙,东门额刻“德配天地”,西门刻“道冠古今”。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是神话中主管取土的神。在古代,天子祭天先祭棂星,给门起名棂星,比喻祭孔子如祭天。在过去,进出这三个门有着严格的规定,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高官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供工作人员出入的。大家远道而来参观,当然算是贵宾,所以我们从中门进入。过棂星门后,人们便会发现孔庙里也有控马桩,只不过此处的拴马桩比平时见到的要大得多。其实,这是石柱型的华表,起仪卫和祥瑞作用。北京天安门前和山东曲阜庙的盘龙华表,代表了最高等级的华表,而西安碑林里的这对华表均为八棱形石柱,通高445厘米,周长163厘米,也是较引人注目的一景。戴门位于棂星门以北,属于明代后多次翻建的古建筑物。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孔庙的两点,也叫东西庑,指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是孔庙里不可缺少的建筑之一,为祭把孔子七十二弟子而设。好了,关于孔庙的内容我就讲到这里。现在请大家随我看两件国宝级文物,它们分别是唐景云钟和大夏石马,现立于戟门内的左右两侧。2023博物馆导游词篇3“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世界水文资料宝库”、“水下碑林”……集这些美誉于一身的,是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的“白鹤梁题刻”。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这一天,“白鹤梁题刻”在长江水下“沉睡”6年之后,在水下40米深处与人们再度相会。白鹤梁题刻矗立在重庆涪陵区长江江中心的砂岩天然石梁上。白鹤梁的得名,一说是早年常有白鹤群集梁上;一说是唐朝时朱真人在此修炼得道,乘鹤仙去。白鹤梁是造山运动时自然形成的,长约1600米,宽约10到15米,东西向延伸,与长江平行。背脊标高约为138米,比当地常年最低水位高出2至3米,随着每年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变化,夏隐冬现。梁体分为上、中、下三段,题刻位于中段长约220米、宽约15米的梁体上,迄今发现有题刻约165段,文字约3万余字。题刻始于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终于1963年。现存最早明确纪年的是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梁上的18尾石鱼雕刻,记载了1200多年来长江72个枯水年份的水文情况,系统地反映了长江上游枯水年代水位演化情况,为研究长江水文、区域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葛洲坝和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曾经以此为依据,白鹤梁也当之无愧地成为“长江古代水文站”和“世界水文资料的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