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看远抓实管细,共建和谐校园马颈坳镇中心完小后勤管理工作经验总结吉首市马颈坳镇中心完小杨昌清随着寄宿制学校的建成,吉首市马颈坳镇中心完小已拥有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楼、食堂、老师住房、塑胶运动场及相关配套设施。2011年秋,全镇三年级学生集中(团结小学除外)上来后,中心完小教学班级14个,住宿生400余人,在职教职工64人。现在,我校三年级以上学生已全部开设英语课,五六年级已全部开设电脑课。可以说,寄宿制学校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寄宿问题,也整合了教育资源,让偏远村寨的学生享受到了较好的教育资源。怎样利用现有条件抓好寄宿制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大课题。可喜的是,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一年多来,我校全体教职工本着共建和谐校园的思想,“立足现实,看得远、抓得实、管得细”,在“搞好服务”和“育好人”这两条线上下功夫,在实行半封闭式管理的过程中进行了大胆尝试,做到了“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吃得饱、睡得稳、学得乐”,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的好评。一、看远看远,即立足现实,找准方向,面向未来。(一)立足现实,找准方向2011年秋,学校教学班级有14个,住宿生400余人,教职工64人。学生长幼不一、基础不同,老师素质也参差不齐。教师住房少而简陋,学校办学条件也不是很好。——这就是我校的现实。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抓好寄宿制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我们必须尽快找准方向。经集思广益后反复分析、论证,我们确定了办学方向:实行半封闭式管理,在“搞好服务”和“育好人”这两条线上下功夫,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吃得饱、睡得稳、学得乐。”。(二)统一思想,齐心办学2011年秋季刚开学时,我们还没有什么办寄宿制学校的经验。作为拥有400余名寄宿生的一所农村小学,我们不得不思考以下问题:学生就餐采用哪种模式?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学校到底该怎么管理?部分由村小集中上来的老师平时里闲散惯了,他们的教学习惯怎么纠,管理能力又如何提升?以上问题,在开学前就苦苦地困扰着我们。我们认识到:必须尽快统一教师们的思想,提高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办寄宿制学校的认识。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由于我们通过大会小会与老师们统一了思想,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管理模式及管理办法很快就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同,学校如果要在资金投入方面有决策,一般都能很快得到老师们的支持与认可。(三)长远规划,逐步改观2011年秋季以来,为了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我校根据自己的实力,依据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制定了一个可行的投入计划,以对学校有限的可用资金进行统筹安排,选准投入方向,分期分批进行投入,逐步改观办学条件。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一年来,根据“分期投入,逐步规范”的五年规划,本着“要一步到位,不重复建设”的方针,制定了“先稳定后提高”、“先学生后老师”、“先室内后室外”的步骤,采取“逐项投入、分期付款”和“向老师集资”的方法,先后投入近25万元,新建了塑胶运动场,寝室购置了32个开水桶,食堂购置了一个冰柜,使我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得到了改观。二、抓实抓实,即把各项工作抓落实、抓到位,不喊空口号、不提过高要求。(一)抓教师队伍的培训随着寄宿制学校的建成,学生相对集中到一校,管理难度必然增大,师资水平若不提高和教师服务态度若上不去,学校就办不好。因此,在开学前,我们就有计划地在校内对我校老师进行了培训。一是促其转变观念。在为期三天的培训里,我们首先让教师明白:寄宿制学校的老师不仅仅是班级或者课堂上的管理者、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学生生活、安全等方面的监护人,老师较以前责任更大、压力更大、困难更多,教师要有职能转换的准备,以前我们教师纯属是“授课型”的,现在还得转换为“生活辅导型”,即我们不仅要当学生的老师,也要当学生的保育员,要千方百计为学生服好务。二是学习管理经验。在培训中,我们着重抓了教师班级管理和生活服务培训,加强了所有教师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培训期间,教师先后学习“怎样管理学生就寝”,“怎样管理学生就餐”,“怎样教学生叠被子”、“怎样教学生扫地擦门窗”、“怎样教学生洗漱”等。我们通过围绕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来对教师开展培训,切实提高了管理水平。三是强化责任意识。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教师工作搞不好,不是因为“无才”或“技不如人”,而是因为责任心不强。因此,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要求教师切实对班级、对学生负起责来。为此,我们制定了《老师的下班与到岗管理细则》,来规范教师的教学、到岗和做事行为。通过培训及《老师的下班与到岗管理细则》的实施,老师不仅观念转变了,也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责任心增强了,为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二)抓办学条件的改善1、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