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3.3地下水控制1.3.3.1地下水流的基本性质h11动水压力GD动水压力GD2渗透系数k1集水明排排水沟和集水井可按下列规定布置:沟、井截面根据排水量确定,排水量V应满足下式要求:V≥1.5Q式中Q──基坑总涌水量,可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附录F计算。抽水设备可根据排水量大小及基坑深度确定。当基坑侧壁出现分层渗水时,可按不同高程设置导水管、导水沟等构成明排系统;当基坑侧壁渗水量较大或不能分层明排时,宜采用导水降水方法。基坑明排尚应重视环境排水,当地表水会对基坑侧壁产生冲刷时,宜在基坑外采取截水、封堵、导流等措施。井点降水的作用井点类型及适用范围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是沿基坑周围以一定的间距埋入井管(下端为滤管),在地面上用水平铺设的集水总管将各井管连接起来,再于一定位置设置真空泵和离心泵,开动真空泵和离心泵后,地下水在真空吸力作用下,经滤管进入井管,然后经集水总管排出,这样就降低了地下水位(图l—3)。轻型井点设备主要包括:井管(下端为滤管)、集水总管、水泵和动力装置等。轻型井点设备工作原理滤管构造(2)轻型井点计算基坑工程中降水方案的选择与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轻型井点系统的计算步骤1)确定井点系统的布置方式高程布置济南大学城市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所确定基坑的计算图形面积2)计算涌水量A.无压完整并涌水量的计算应用上述基本计算公式时,x0、R、K、H,需首先加以确定:b)抽水影响半径RB.无压非完整并涌水量的计算3)根据井点系统的涌水量和单根井管的抽水能力,确定井管的数量和井距。B.井点管数量n,:(3)井点管的埋设与使用1)埋设方法:水冲法:冲孔、埋管钻孔法:正循环钻、反循环钻、冲击钻振动水冲法:3)使用要求:开挖前2~5天开泵降水;软土中提前2周降水。连续抽水不间断(水量先大后小,先混后清),防止堵塞。4.喷射井点济南大学城市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所5.电渗井点钢管深井井点带真空的深井泵是近年来在上海等地区应用较多的一种深层降水设备。每一个深井泵由井管和滤管组成,单独配备一台电动机和一台真空泵,开动后达到一定的真空度,则可达到深层降水的目的,在渗透系数较小的淤泥质粘土中亦能降水。上海新镍江宾馆主楼基础工程喷射电渗井点降水工程概况上海新锦江宾馆主楼高153m,主楼基础深9.1m,局部深11.5m,基础长度及宽度都近50m,埋在淤泥质粘土层上,地下水位处在地表下o.65—1.05m,基础南距长乐中学教学搂6m,西南6m左右为三层民房。济南大学城市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所支护方案:钢板桩支护墙体采用FSP—VIL拉森板桩,长22m,在基坑四周打设,同时考虑到由于施工基地面积较小,基本无施工用地,因此基坑施工分为四个区域分别进行,因此在区域分界处亦设置了钢板桩。支撑采用φ609钢管,在基坑剖面上共布置三道,平面上采用井格形对撑布置形式。降水施工(1)降水方案根据本工程特点,对于轻型井点,其降水深度只有6m左右,施工如此深的基础必须采用多级井点,但现场无设置多级井点的场地;采用喷射井点深层降水,其效果相对较好,但对周围的影响范围将很大,影响半径预计达70m;若采用喷射井点浅层降水,利用基地下为渗透系数极小的淤泥质核土层,其可视作不适水层,埋设较浅的井管,并辅以电渗方法,尽可能抽出此土层以上各土层的滞留水,达到疏干基坑的作用,此方案的优点是效果较好,影响范围较小,故实际中采用了此方案。(2)降水施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选用了4台喷射泵,分别带动四周共90根井管,但由于种种原因有部分并管沉不到设计深度,实际只设置了67根井管。另外为了加快土壤内水分的排出,同时埋设了电极进行电渗,电渗系统的阴极用φ20钢筋打入地下,间距与长度和井管一致,导线用φ14钢筋,用四台A×8—500型直流焊机整流供电。本工程采用的是喷射井点浅层降水,即认为基底为不透水层,只需疏干其上土层即可,因此取降水并管长12.5m,滤头长1.5m,间距2—3m,布置在坑内侧拉森板桩槽口内,给水回水管设在板桩外侧。考虑到井点管的砂井会随基坑土方的开挖而外露,将会明显影响真空度,影响降水效果,故在挖土时砂井随挖土随用粘土封塞密实。(3)降水效果1.3.3.3截水1)截水帷幕的厚度应满足基坑防渗要求,截水帷幕的渗透系数宜小于1.0×10-bcm/s。2)落底式竖向截水帷幕应插入下卧不透水层,其插入深度可按下式计算:l=0.2h-0.5b(8.4.2)式中:l──帷幕插入不透水层的深度;h──作用水头;b──帷幕厚度。3)当地下含水层渗透性较强,厚度较大时,可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与坑内井点降水相结合或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与水平封底相结合的方案。4)截水帷幕施工方法、工艺和机具的选择应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施工条件等综合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