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家访工2.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如何做好家访工2.doc

如何做好家访工2.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如何做好家访工作思南县枫坝小学李月怀笔者在农村从教二十多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没有放弃家访工作,始终认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两翼,是教师了解学生情况并解决一定问题的行为,使两者各尽其职,各展其能,相互促进,实现教育的沟通,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这种双向性交流,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能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性格,特长,学习情况及其他表现,对学生的教育会更有针对性,统一教师和家长在对孩子教育上的认识,有利于帮助家长树立一种正确的教育观,有利于提高和完善老师自身的教育观点。家访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可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家庭生活状况,父母对子女的态度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家长也可以从中及时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各种表现情况。通过上门家访,电话家访,短信家访等等,便于双方互通信息,增进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了解,沟通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及有利于推进教育工作的开展。成功的家访能使家长更尊重老师,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奋勇向前;失败的家访会使家长对老师产生不该有的误解,会使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给老师增添新的烦恼。如何做好家访工作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认为应从这几方面中去进行家访。一、家访要有目标性1.向家长简单汇报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行2.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各种表现,包括学生以往的学习情况,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生的爱好、特长等等;3.统一学校和家庭对子女教育方面的认识;4.在家长和学生面前肯定学生的优良表现,鼓励其要表现得更棒,同时也要指出其不足之处,促其改正。二、家访要有方式性1、要多鼓励,不要指责和训斥。鼓励是一种有效的谈话方式,通过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克服困难,增强学生奋发进取的信心,当然鼓励也要适可而止,避免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沾沾自喜的情绪。不让学产生逆反心理,这主要要求老师应善于发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2、要全面不要片面。成功的家访应完成五项任务,一是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二是如实反映学生在校表现,三是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四是征求家长对班主任、科任教师工作的意见,五是共商教育学生的方法。3、要多启发,不武断妄下结论。谈话就是要通过亲切的交谈,使双方在和睦的气氛中充分认识和理解,为此教师应该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启发他们说出心理话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学生存在问题。三、家访内容要有公开性在家访时尽量让学生在场,老师、家长、学生三方在一个平等、互信、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交谈,做到内容公开,保证家访的效果。另外,在家长面前要注意谈话的方式,不能告状,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告状做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不会相信老师,认为老师出卖了自己,对于今后的教育工作会产生负面影响。对于这种学生,首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跟他谈谈心,帮他分析状况,对于一些顽固不化,知错不改,甚至情况比较恶劣的学生,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的告知家长。四、家访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不要把家访弄成告状,报忧不报喜,将学生说的一无是处。若在家长面前一味大谈学生的不是,容易引起家长的情绪波动,对子女进行蛮横的职责甚至动手。这样做不仅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反而会增加学生对老师的意见。2.把握好时间,家访时首先要确定家长有时间(最好先预约),每次家访时间最好控制在20—40分钟。另外可以选择恰当的时间,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家访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家访要有反复性。对学生的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家访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我们进行动态的跟踪、了解,才能掌握学生的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家访作为沟通家庭与学校的桥梁,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的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与结合,实现教育成效的最大化。4.家访中要做到态度亲切,尊重家长尊重学生尊重自己,三方应在平等的基础上亲切交谈,既不在家长面前高高在上,也不在家长面前唯唯诺诺。五、家访中的三不要1.不要准备不充分。家访前,班主任教师要充分积累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情况、健康状况、课外活动及校内外表现的资料,全方位了解学生;教师应提前“备课”,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还应熟知学校的有关规定和政策,避免谈及此类话题时支支吾吾,造成工作被动;言谈举止要文明、衣着要整洁大方,要处处做到为人师表,时时注意个人形象。在谈话中既要体现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又要突出关心爱护;既要指出学生的不足,又要有意放大学生的“闪光点”;既要指出学生在当前学习中面临的困难,又要指出它蕴藏着的潜力和希望;达到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