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颠倒世界教案颠倒世界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颠倒世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颠倒世界教案1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借助“颠倒”所产生的滑稽好笑的新奇感,自然地进行颠倒前后的比较对照。2.能用语言、绘画大胆表现有趣新奇的“颠倒世界”。活动准备:1.故事录音材料、绘画工具等。2.幼儿用书活动过程:一、弯腰看世界,引入故事。说说与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看到的东西都相反了、颠倒了。)二、打开幼儿用书观察。提问:你发现什么奇怪的事情?(让幼儿仔细观察,请个别幼儿代表讲述。)过渡语:这是什么地方呀,发生了这么奇怪的事情?真让人纳闷。三、倾听故事《颠倒世界》。1、播放故事录音《颠倒世界》提问:(1)乌鸦亚伯来到了一个怎样的地方?(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奇怪的地方?(所有的事情都颠倒了:小老鼠在追一只大猫;人拉着马车,马却坐在车上;小孩子摇着摇篮正在哄老爷爷睡觉。)(3)看到这样一个颠倒的世界,亚伯的心里会怎么想呢?四、讨论:1.听了这个故事后,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引发幼儿讲讲心里的感受,如:有趣、滑稽、可笑、奇怪等。)2.你知道乌鸦亚伯还看到了哪些颠倒过来的奇怪事情吗?五、幼儿再次完整地欣赏一遍故事。小结:颠倒世界里什么事情都颠倒过来了,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颠倒的事情?请你和好朋友一起讲一讲,也可以把你想到的画下来。六、绘画:颠倒世界1.引导幼儿将自己想象出的颠倒事情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教师不必过多注重绘画技能而应侧重于幼儿的大胆想象)2.你讲我猜。引导幼儿猜测同伴绘画的意思。再听听小作者自己的介绍。颠倒世界教案2活动名称:综合“颠倒世界”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借助“颠倒”所产生的滑稽好笑的新奇感,自然地进行颠倒前后的`比较对照。2、能用语言、绘画大胆表现有趣新奇的“颠倒世界”。活动准备:故事磁带,绘画工具。活动过程:1、倾听故事《颠倒世界》。2、提问:乌鸦亚伯来到了一个怎样的地方?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奇怪的地方?看到这样一个颠倒的世界,亚伯的心里会怎么想呢?3、讨论:听了这个故事后,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颠倒的世界里什么事情都颠倒过来了,你知道乌鸦亚伯还看到了哪些颠倒过来的奇怪事情吗?请你把它画下来。4、绘画:幼儿将自己想象出的颠倒事情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5、你讲我猜。幼儿互相猜测同伴绘画的意思,再听听作者自己的介绍。6、延伸活动:组织幼儿进行“颠倒世界”活动,让幼儿弯下腰看看周围的世界。颠倒世界教案3【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借助"颠倒"所产生的滑稽好笑的新奇感,自然地进行颠倒前后的比较对照。2.能用语言、绘画大胆地表现有趣、新奇的"颠倒世界"。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活动准备】1.故事磁带、绘画工具等。2.幼儿用书。【指导要点】1.活动重点:理解故事,感知故事的滑稽有趣。2.活动难点:能用语言大胆地描述有趣、新奇的"颠倒世界"。3.指导要点:调动幼儿原来的生活经验,比较对照故事,发现《颠倒世界》的有趣、滑稽、可笑。【活动过程】1.弯腰看世界,引入故事。说说与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看到的东西都相反了、颠倒了)2、打开幼儿用书观察。提问:你发现什么奇怪的事情?(让幼儿仔细观察,请个别幼儿代表讲述)过渡语;:这是什么地方呀,发生了这么奇怪的事,真让人纳闷。2.倾听故事提问:(1)乌鸦亚伯来到了一个怎样的地方?(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奇怪的地方?(所有的事情都颠倒了:小老鼠在追一只大猫;人拉着马车,马却坐在车上;小孩子摇着摇篮正在哄老爷爷睡觉)(3)看到这样一个颠倒世界,亚伯的心里会怎么想呢?3.讨论。(1)听了这个故事后,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引发幼儿讲出心里的感受,如:有趣、滑稽、可笑、奇怪等。)(2)你知道乌鸦亚伯还看到了哪些颠倒过来的奇怪事儿吗?4.幼儿完整的再次欣赏一遍故事小结:颠倒世界里什么事情都颠倒过来了,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颠倒的事情?请你和好朋友一起讲一讲,也可以把你想到的画下来。5.绘画:颠倒世界(1)幼儿将自己想象出的颠倒事情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2)你讲我猜。幼儿可互相猜测别人绘画的意思,再听听小作者自己的介绍。【评价要素】1.对周围事物是否产生比较对照的兴趣。2.能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有趣的颠倒世界。【活动建议】1.你见过幼儿弯下身子从胯下向后看吗?此时此刻幼儿表现出来的正是一种颠倒过来看的心态--追求新奇。利用幼儿的这种天性,我们创设了"颠倒"的学习情境。这一情境不仅有趣,而且能使幼儿以颠倒的方式来重组自己的知觉经验,自然而然地"比较"着颠倒前后的知觉印象。"比较"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引发幼儿"比较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