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盐古道话沧桑.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川盐古道话沧桑.doc

川盐古道话沧桑.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川盐古道话沧桑邱洪斌文\图《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09月28日第15版)盐川古道一瞥尽管历经岁月磨砺,川盐古道上的青石板光可鉴人,清幽如玉,依然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当年背盐人打杵歇气时留下的杵印。“川盐古道”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丁市镇丁市村和厂坝村的交汇处,蜿蜒盘旋在洞溪垭陡峭的山腰,由于上世纪70年代就已修建了丁宜公路,使得古道保存得相当完整。古道宽的地方有两三米,窄的地方只有50厘米左右。为了便于行走,古道上不少地方铺设了石板。想当年,由于古道是上坡路,那些背盐人背着沉重的盐巴,背负着家人生存的希望,背负着渝鄂湘黔四省市边区的经济命脉,从酉阳的龚滩镇出发到龙潭镇,年复一年艰难地跋涉。丁市村七组年过八旬的村民黄世武老人回忆说,在他上辈的那些年头里,门前的古道上总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歇气的背盐人在洞溪垭排起了长龙,“嗨……嗨……嗨……”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响彻山谷,就像是在打雷。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川盐古道”是一条源于四川东部(今渝东),对鄂、渝、湘、黔交汇地区产生过巨大影响力的运盐古道。古道因盐而兴,成为推动经济、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连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的纽带。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川盐古道”因其路途艰险,才逐渐被人们遗忘。而在酉阳,因为盐成就了当地“钱龚滩、货龙潭”的商业传奇,龚滩古镇至今还保留着家家户户挂“盐灯”的传统和与盐相关的“大业”盐号、半边仓等景点。沿着古道走1.5公里的山路,一座古城墙横亘在前方。由于城墙连接两边大山,形成一道天然险峻的关隘,呈现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站在城门口向丁市方向望去,只见弯弯曲曲的古道,在夕阳的余辉下,静静地延续着昔日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