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学常识+试题.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试题.doc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试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学常识复习要点:1.进一步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2.认真记住所学过的重点作品的体裁、出处、作家的姓名。凡是中国作家,要记清他们所处的时代(朝代);外国作家要记住他们的国籍和所处时代,部分著名作家的评价也须记住。修辞复习要点:1.要理解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的作用是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2.要理解有些句子虽然有“像”、“好像”一类的词,但不一定是比喻句。3.了解借喻和借代、排比与反问、反问与设问各自的特点,在应用中避免混淆。标点符号复习要点:1.了解标号和点号所包括的内容。2.重点掌握最常用的几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了解其作用。【模拟试题】文学常识一.判断题:1.散文《春》和《秋魂》的作者都是著名作家朱自清。()2.散文《济南的冬天》节选自《老舍文集·一些印象》作者是老舍。()3.《海滨仲夏夜》节选自峻青的散文集《秋色赋·海滨仲夏夜》。()4.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他的作品主要收在《古代英雄石像》里。()5.《社戏》的主人公是“我”,即鲁迅先生,全篇的线索是“看社戏”。()6.《小橘灯》是冰心的散文,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是:怜——爱——敬——念。()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后一课》、《小橘灯》都是以写少年儿童为题材的作品,作品中“我”都是作者本人。()8.杜甫的山水田园诗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过故人庄》就是能表现他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昔作之一。()10.朱自清,字佩弦,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洲杂记》等,都收在《朱自清文集》里。()二.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通知对象的名称,一定写在正文内容的前头,顶格写,不加冒号。B.写电报稿一要注意语言简明;二要注意语言准确,不能有歧义。C.申请书最后一行的左下方要注明有效期。D.某同学不慎将书包丢失,写了一张启事张贴,启事标题为《招领启事》。2.下列标示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故人/具/鸡黍B.谁家/新燕/啄春泥C.昔人已/乘/黄鹤去D.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3.天津市某中学为开展航模活动,决定组建校航模队,订于开学第二周开始报名及选拔工作。航模队成立后,急需向北京市航模器材邮购公司购买一批材料。根据以上材料,从学校和航模队的角度,需要写两篇应用文。这两篇应用文应该用的体裁是()A.通知、电报稿B.通知、汇款单C.启事、汇款单D.启事、电报稿4.诗句、出处、作者及时代搭配均正确的一项是()A.晴川历历汉阳树——《黄鹤楼》——崔颢——唐代B.商女不知亡国恨——《泊秦淮》——杜枚——唐代C.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李煜——唐代D.为有源头活水来——《清平乐》——朱熹——宋代5.标题、作者及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相见欢》——李煜——《南唐二主词·补遗》B.《如梦令》——李清照——《濑玉词》C.《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白氏长庆集》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杜工部集》6.人物、作品、作者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王小玉——《口技》——林嗣环B.工之侨——《工之侨献琴》——刘基C.六一公公——《社戏》——鲁迅D.蔡芸芝——《我的老师》——魏巍7.以下作者按时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b.王勃c.韩非d.陶渊明e.辛弃疾A.acdbeB.cadbeC.acdebD.acbde8.下面与课文完全相同的句子是()A.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串向云霄里去了。B.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C.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D.那声音似乎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三.填空题: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______,作者鲁迅,本名______,是我国伟大无产阶级______家、______家和______家。他的著作很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收在《______》里。2.南宋著名诗人______的《游山西村》中流传最广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3.东汉末年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曹操的诗歌《观沧海》中最能反映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生活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5.在下列诗句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1)等到重阳日,还来就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