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来源:教师博览2009年7期优秀教师有什么特点呢?他们与其他教师有什么不同?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多少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观察、分析、概括,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一个文字性的或理论性的回答,以便给那些想成为优秀教师的年轻同行一些有益的参考。我曾经帮助过不少青年教师,他们希望我能给他们指点迷津,或者说指一条捷径,可是在交谈中我发现,他们要么关注教学成绩,即想知道如何提高考试成绩的名次和升学率,要么已经在自己的心目中为优秀教师画好了样子。许多人对优秀教师的深层次的特征,如人格特征、精神境界、道德修养等方面缺乏深刻的理解。当然这也难怪,人们认识事物都是从现象开始的,优秀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特别是在教学中展示的,无非是优异的教学成绩、深厚的教学艺术功底,他们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苦口婆心地教诲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他们全身心地扑在教育事业上,很少有自己的业余时间和业余爱好;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顾不上照顾自己的家庭,没时间照料自己的孩子和老人。从对他们的事迹的报道中我曾经深得教益和鼓舞,我曾经被这些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享受着辛勤努力的成就感和收获的快乐;他们甘于寂寞,任劳任怨,或心态平静,或热情似火,但都按照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从事教育工作,默默奉献着甚至牺牲着——可是,这就是优秀教师的全部吗?有一次听魏书生的观摩示范课。他讲古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座位间走来走去,手握话筒,不停地鼓励着、引导着。板书很简单,也没有一个体系,而且多数板书是叫学生去写。疑难字词,叫学生查字典,看注解。他不像一般教师的教法,逐字逐句地讲解、翻译,而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他始终在与学生商量,在商量中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和老师都很轻松。到下课时,他又采访学生,实际是引导学生从学习过程中获得一些感悟,他说:“这节课我没有逐字逐句的讲解,都是靠你们来解决课文的问题,甚至板书也叫你们写,你不觉得老师有些懒吗?”学生说:“老师懒,学生才勤快。”全场的听课老师都发出会心的笑声。魏书生是全国闻名的教育艺术家,而他奉行的诸多教育原则却很简单:凡是学生能干的,老师不干。由此推论:凡是普通学生能干的,班干部不干;凡是小组长能干的,班长不干。他还说,教师就是学生的领导,领导是出主意用干部的,不必事必躬亲。学生在他的班里找到了位置,体验到了进步的乐趣,当然也培养了监督别人、监督自己的责任感。老师们或许从魏书生那里悟出了许多道理。可是大家忽视了一点,为什么魏书生每次作报告,一开始总是先讲做人的道理,讲天地人生,讲心态调节?如: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实干;以平常心看待人和事;把学习、工作和锻炼当成人生享受,等等。让你感到一种道家修炼的味道。我总觉得,在他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背后,有中华文化的深厚涵养、有一种辩证的人生哲学在支配着,其中有他对人生、社会的独到见解。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日复一日地度过一生,大家都会慢慢老去,今天的一切都将尘封,我们最后将离开自己热爱的讲台,尽管我们留恋这个特殊的地方。教室曾经是我们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场所,我们与学生的交往是我们一生的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部分。我们曾经在校园里失落过也辉煌过,抱怨过也喜悦过,我们先在校园里接受教育,然后回到校园做教师教育孩子,和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教育几乎是我们人生的全部。就像农民对于土地和庄稼一样,我们精心呵护,全力耕耘,生存的需要、竞争的压力、对理想的追求,推动我们迎着星斗来、披着月光去,最后,我们是带着遗憾去呢,还是带着欣慰走?教育确立了一种交往关系,教师把自己与学生的交往看成人生的珍贵机缘,带着热情和真诚去关爱、关怀、帮助、鼓励、赞赏、肯定,在奉献中品尝快乐、体验生命,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学生会犯错——不犯错的学生是没有的,校园就是犯错和改错的地方。学生有时是明知故犯,有时是大意所为。学生犯了错当然要批评,甚至要严肃地批评,但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深挖思想根源;当然还要惩罚,但没有必要让他站着听一天课。至于一怒之下的体罚、凶神恶煞般恫吓,就更有损教师形象,也违背做人的良知,对待那些有过心灵创伤的学生更要小心谨慎。在优秀教师的事业生涯中,真诚无私的爱就是一切:爱就是教育智慧的源泉,就是教育艺术的起点和真谛,就是不辞辛劳往来奔波的动力。因为爱才宽容,因为爱才努力探索教育的艺术,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摘自晨风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