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课程纲要.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九年级数学课程纲要.pdf

九年级数学课程纲要.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枣庄市第七中学■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设计教师:陈学峰■设计日期:2019年9月■适用年级:九年级学生■授课课时:约75课时■课程目标: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1.经历菱形、矩形、正方形概念的抽象过程,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判定的探索、猜测与证明的过程,丰富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2.理解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它们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3.证明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结论。4.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5.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方法。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式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建立辅号意识。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理解配方法,能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3.经历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进一步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发展数感。14.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数根和两个实数根是否相等。5.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6.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1.经历试验、收集与统计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等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体会概率与统计的关系。2.通过试验进一步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的稳定性,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域概率的关系,加深对概率意义的理解。3.能运用列表和画树状图等方法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能用试验频率估计一些较复杂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4.能运用概率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5.在活动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义和作用。第四章图形的相似1.在研究与图形相似有关的问题中,经历观察、操作、类比、归纳、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掌握比例的性质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3.了解相似多边形和相似比。4.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和性质。5.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26.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7.探索并了解多边形的顶点坐标分别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时所对应的图形与原图形的位似关系。8.了解黄金分割,了解相似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探索问题、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第五章投影与视图1.经历有关投影与视图的实践、探索的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2.通过背景丰富的实例,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概念。3.会画圆柱、圆锥、球、直棱柱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种视图,能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并会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4.通过实例,了解视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5.积极参与认识投影与视图的数学活动,对投影与视图有好奇心和求知欲。6.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提出质疑、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第六章反比例函数1.经历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函数的模型思想;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体会研究函数的一般性方法。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的表达式。3.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像和表达式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分类的思想。4.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5.在反比例函数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勇于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精神。3■课程内容与安排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九年级数学上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课程内容课时安排1.特殊平行四边形9课时2.一元二次方程11课时3.概率的进一步认识5课时期中复习5课时4.图形的相似15课时5.投影与视图6课时6.反比例函数5课时.总复习10课时左右■课程实施建议(一)课程资源1.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