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jìdiànbǎohù)的作用根据不同的运行条件,可以将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分为正常状态、不正常状态和故障状态。不正常运行状态:过负荷;系统中出现有功功率缺额而引起的额定频率减低;发电机突然甩负荷引起的发电机频率升高;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和非有效接地系统中的单相接地引起的非接地相对地电压升高;系统振荡。故障:各种形式的短路;断线故障或者几种故障同时(tóngshí)发生的复合故障。发生故障时可能产生的后果:(1)通过故障点的很大的短路电流和所燃起的电弧,使故障元件损坏。(2)短路电流通过系统中非故障元件时,由于发热和电动力作用引起它们的损坏或缩短使用寿命。(3)部分电力系统的电压大幅度下降,使大量电力用户的正常工作和生活(shēnghuó)遭到破坏或产生废品。(4)破坏电力系统中各发电厂之间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引起系统振荡,甚至使整个系统瓦解。二、继电保护装置及其任务继电保护装置: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zhuàngtài),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继电保护装置基本任务:(1)发生故障时,自动、迅速、有选择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受破坏,保证非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2)对不正常运行状态(zhuàngtài),根据运行维护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且能与自动重合闸相配合。第二节继电保护(jìdiànbǎohù)的基本原理和保护装置的组成2.利用内部故障(gùzhàng)和外部故障(gùzhàng)时被保护元件两侧电流相位(或功率方向)的差别规定电流的正方向:从母线流向线路,线路AB两侧电流相位(或功率方向)。双侧电源网络(a)正常运行情况;(b)线路AB外部短路情况;(c)线路AB内部短路情况3.序分量是否出现电气元件在正常运行(或发生对称短路)时,负序分量和零序分量为零;在发生不对称短路时,一般负序和零序都较大。根据这些分量的是否存在可以构成零序保护和负序保护。此种保护装置都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性。4.反应非电气量的保护反应变压器油箱内部故障时所发生的气体而构成瓦斯(wǎsī)保护;反应于电动机绕组的温度升高而构成过负荷保护等。二、继电保护(jìdiànbǎohù)装置的组成继电保护(jìdiànbǎohù)由三个部分组成:测量部分、逻辑部分和执行部分。第三节对继电保护的基本(jīběn)要求二、速动性短路时快速(kuàisù)切除故障,可以缩小故障范围,减轻短路引起的破坏程度,减小对用户工作的影响,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在发生故障时,应力气保护装置能迅速动作切除故障。故障切除的总时间等于保护装置和断路器动作时间之和。一般的快速(kuàisù)保护的动作时间为0.06~0.12s,最快的可达0.01~0.04s,一般的断路器的动作时间为0.06~0.15s,最快的可达0.02~0.06s。三、灵敏性指对于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满足灵敏性要求的保护装置应该是在事先规定的保护范围内部故障时,不论短路点的位置、短路的类型如何,以及(yǐjí)短路点是否存在过渡电阻,都能敏锐感觉,正确反应。保护装置的灵敏性,通常用灵敏系数来衡量,灵敏系数越大,则保护的灵敏度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四、可靠性指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属于它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它不应该拒绝动作,而在其他不属于它应该动作的情况下,则不应该误动作。第四节继电保护技术(jìshù)的发展简史1908年提出了比较被保护元件两端电流的电流差动保护原理。1910年方向性电流保护开始得到应用,在此时期也出现了将电流与电压相比较的保护原理。在1927年前后,出现了利用高压输电线上高频载波电流传送和比较输电线两端功率方向或电流相位的高频保护装置。在20世纪50年代(niándài),微波中继通讯开始应用于电力系统,从而出现了利用微波传送和比较输电线两端故障电气量的微波保护。在1975年前后诞生了行波保护装置。继电保护的结构(jiégòu)型式的发展:感谢您的观看(guānkàn)!内容(nèiróng)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