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浅析不同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浅析不同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摘要:工程造价管理是加强工程项目投资控制,优化工程项目资源配置,提高工程项目综合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从项目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以及项目建成后使用阶段进行全过程的造价控制,以达到提高过程质量、加快施工速度、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关键词: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管理是指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方法,在统一目标、各负其责的原则下,为确保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和有关各方的经济权益而对建设工程造价及建安工程价格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符合政策和客观规律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合理地确定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就是在优化建设方案、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项目实施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及设计任务书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组织施工阶段、工程完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将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造价限额以内。一、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在项目决策阶段,不少地方和企业,不顾经济规模合理性,使项目投资和资源严重浪费。一是不顾后果盲目将建设标准定得过高,脱离实际情况和财力、物力的承受能力;二是不考虑长期规划,缺乏可持续发展和适度超前的眼光,仅从当时需要出发,一味强调节约投资,将建设标准定得过低,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经济效益也会降低。2.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周围环境、设备的选型等调查研究不够,从而使设计概算不准确,不能为技术人员编制合理的概算提供依据。设计存在技术方案与经济效益脱节现象。3.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未能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进行修改,致使设计与现场情况不符,导致施工图预算不准。4.在施工阶段,有的建设单位急于项目的开工,又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甚至边决策,边设计,边施工,对投资额度的要求,建筑标准的把握,设计深度的审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合理与完善程度没有严格把关,造成边施工边变更,对施工中的工程想改就改,有的项目一改再改,对更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没有监督,对更改造成的损失没有相应的责任制约。5.在工程完工阶段,有的施工单位在提交的工程结算中存在着多算工程量,高套定额和高估冒算的现象。还有的施工单位有权势撑腰,一些有来头的人,干活少,结账多,工程造价得不到控制。二、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对策1.在项目决策阶段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正确性,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建设成本和项目建成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它是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前提,项目决策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项目决策的深度直接影响投资估算的精度和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因此,在项目决策阶段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认真做好市场调查研究工作;第二、慎重选用工艺与设备,力求先进适用;第三、科学选址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需要,充分考虑原材料、能源条件、水源条件、运输条件等各方面条件,既要考虑一次性投资费用,又要考虑经营费用;第四、认真编制和审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五、认真编制和审查工程建设投资估算。2.在项目设计阶段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工程建成后,能否获得满意的经济效果,设计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建设单位在设计阶段实施造价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积极推行设计监理制度,加强对设计的监督与审查,发挥监理单位技术、经济方面人力资源的优势,对设计全过程实施监理,力争使项目的设计方案达到最优化,将设计存在的错、漏、碰现象消灭在设计阶段,以提高设计质量,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第二、积极推行设计招标制度。推行设计招投标,有利于促进设计单位提高设计水平,有利于设计方案的优化,有利于加大控制工程造价的力度。第三、实行限额设计委托。在设计委托合同中明确要求设计单位按照批准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控制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质量,严格控制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确保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第四、鼓励优化设计。在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内部要建立鼓励工程技术人员和造价管理人员优化工程设计、简化工艺流程、降低沉没费用的机制。对在运用价值工程原理进行设计方案综合评价、优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经济人员予以适当的奖励。3.在施工准备阶段建设单位在施工准备阶段的造价控制重点是通过设备、材料采购招标和施工招标,确定设备、材料生产供应厂商和价格以及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单位和工程承包造价、承包方式、结算方式等来控制工程造价。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招标和工程造价确定的新方法。应积极推广成本加利润法、综合价格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