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条件下若干历史教学对策的研究》.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课程条件下若干历史教学对策的研究》.doc

《新课程条件下若干历史教学对策的研究》.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3年万分教师招聘资料免费下载:http://dl.dbank.com/c0yoa4s55x《新课程条件下若干历史教学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赣榆县第一中学课题组课题主持人唐銮顶2009年11月1日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开始了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构建主义理论是本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2)国家正在推行实施新课程标准,历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江苏省教育厅正在推行规范办学,严禁延长学生在校时间和加重学生课业负担。(4)连云港市教育局和我校正在推行“三案.六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导,当堂训练,减负增效。这是课题实施的现实需要。本课题主要解决一下几个问题:(1)在教学备课中以本为本,只关注教材,不重视教学资源开发。(2)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3)在教学理念上,只注重教教材,忽视对人的培养。(4)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讲的多,学生参与的少。缺乏科学的问题意识,忽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流于浅层次的教学形式。(5)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重视在理解基础上的死记硬背,忽视富有个性的学法指导(6)在教学效果检验和教学目标达成上,重视教师教案流程的完成,忽视对学生知识的当堂巩固和能力、情感的切实提高。二、国内外的研究水平和研究现状分析一是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拓宽历史教育空间。不是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所设置的教案框架里,而是追求问题解决的心向和思维的积极性,造成认知冲突。二是努力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有价值的问题能吸引学生参与讨论,在探索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对学生在已有在已有的知识背景下建构知识有着积极的作用,三是组织历史角色扮演,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提倡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四是启发学生积极探索,形成最佳学习状态。强调“思维应该在学生头脑中产生,而教师仅仅是一个助产婆的作用”。五是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提高学生原认知水平。强调老师课堂上要多让总结历史结论、经验、教训的产生过程,对一些问题进行变式和推广。本课题与之联系和区别是:(1)联系:都强调新课程的目标达成,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发现,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合作意识,主人意识。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历史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合作过程、探究过程、创造过程。(2)区别:本课题不仅强调学生的主体、合作、探究、发现、创新,还要探讨如何整合教学资源,如何达成三维目标,如何提高课堂效益,如何实现减负增效。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理论价值构建符合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形成运用价值的理论,为更好地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和实施新课程提供参考。(2)现实价值A、有利于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转变教育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先导,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通过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素质。B、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选择、优化,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能针对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变得丰富而富有个性。C、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实施的主力军是广大的一线教师,教师不仅要不断学习,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而且要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不断地探索研究,所以要让教师参与到新课程教学研究之中,并不断调动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的实施真正落在实处。四、课题研究内容设计1、教师教法的研究: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特征之一,组织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并借鉴各种已取得成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各实验学校、成员根据学校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学生发展为本,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课题研究中主要从教师角色转变、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手手段整合三个方面入,在课题的研究、实施中不断探索、研究、实践,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新课程的实施。(1)教师角色的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是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是知识的占有和传授者,是课堂的主宰者。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在师生中形成这种“共同体”,教师必须要转变角色。(2)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在种类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学生成长、发展。(3)教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