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眼中的秋天——描景状物写作训练相关课程标准陈述:1、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2、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3、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写作内容及学情分析初一的孩子不管从他们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还是他们本身的写作方法的储备和语言的积累,抑或是他们写作水平和能力,都是有着很大的培养空间。相对于记叙文来说,写景的文章更是摆在他们的难题。写什么,怎么写,这些在他们的头脑中都是无形,也是无序的。写景这类的文章,要写好很难,但要写“像”,对于初一的孩子还是能够做到的。也就是说,我们通过一个单元的写景文章的解读,再通过几节作文课的引领,能够让学生初步领会写景的主要写作方法,在读与写的结合中,让学生能够把写景的文章写得“像文章”。首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调动多种感官亲近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感知大自然的兴趣和习惯。学生有了对所写景物的感知,才知道自己应该写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写的问题:通过精彩片段的赏析,通过课后有关文章和资料的阅读和积累,学生试着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以虚衬实的写作方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总之,我们不可能在文章的语言上,要求学生能有怎样的厚度,在作品的构思、立意中如何新颖而高远,但是我们可以引领孩子勇敢地迈出写景状物这一步!学习目标:通过片断赏析,学会调动多种感官去感知秋景的魅力。能够抓住景物的特征,试着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结合的方法,并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来描景状物。评价活动方案1、通过展示课前学生准备的秋天的绘画,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走进秋天,初步感受秋天的魅力,为写秋天酝酿情感。2、在寻找秋天的环节中,师友合作交流各自感受到的秋天,为学生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3、通过优秀片断的赏析,让学生学会如何来写秋天,让学生由知道写什么到怎么写的过渡和提升!4、学生的写作就是本节课做好的成果展示,而作品的修改则是进一步巩固和练习写作技巧的学习和运用。5、最后让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伴奏下,深情朗诵自己的文章,则是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自己在学习中收获的喜悦!教学过程一、图片展示,走进秋天。大屏幕展示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描绘的秋天。教师提出要求:看完之后,你要说出你最喜欢的一副图片,并谈谈你的感受。学生观看并交流喜欢的画面和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导入。二、师友合作,寻找秋天。教师:你最喜欢秋天的哪些景物,说出你的理由?你是怎么发现的?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在秋天里,我看到了:我听到了:我闻到了:我感觉到:我联想到了:师友合作交流,感受秋天的一草一木。教师小结:我们要调动调动多种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去感知、去感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景色。三、赏析片断,学写秋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1、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精彩片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且做一点赏析。温馨提示:可以从修辞、或者词语的角度来品味优美的语言。2、你来总结一下,作者之所以能把他眼中的春景描写得如此生动、细腻,主要是因为他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师总结:描景状物的主要方法是:第一、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第二、虚实结合;第三,善用修辞。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就是调动你的多种感官直接对你所要表现的景物进行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也就是不直接对事物进行描述,而是通过同类或者别的相关事物来衬托所要描写的事物。通常情况下,景物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侧面描写很多几乎所有的作家都喜欢。你来试试,同样的一个人,你如何从侧面来表现他。正面描写:1、王海文同学体格健壮。2、刘红梅同学身材很高。3、这个流浪人很长时间没洗澡了,身上有股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