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塘街半日游》讲评之二.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山塘街半日游》讲评之二.doc

《山塘街半日游》讲评之二.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非常老师点评学生习作《山塘街半日游》之二我们接着讲《山塘街半日游》,先看原文:嗯?什么味道,真臭!那当然是“臭名远扬”的臭豆腐啦!臭豆腐形状是正方体,炸好出锅时,颜色是淡绿色,可以随自己的喜好,涂抹甜酱、辣酱,皮脆里嫩的臭豆腐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我的最爱。“海棠糕、梅花糕”一阵吆喝声传来。刚出锅的海棠糕,扁圆形,挨着锅底的一面,焦黄焦黄的,上面沾满了黑芝麻,里面包着红豆沙,咬一口,皮脆酥酥的,馅甜丝丝的。梅花糕,就像冰激凌蛋筒,上面大下面小,上面像盛开的梅花,五个花瓣,吃在嘴里,糯糯的,甜甜的。这两段写的是吃,用的是色法、味法、香法,还有意法。可以说,写得非常生动有趣,生动得让人流口水。但我们前面讲过,讲评本文的原则是增加历史的厚重感,一条千年的古街,如果不讲厚重的历史,就会有很多遗憾。我们这样讲评,本身就是一个思路,也是在学习。中午有妈妈讲:通过讲评,知道了一些原来不懂的知识,可以把这些知识讲给孩子听,这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是为了写作,写作也可以提高学习,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再强调一下,请大家去体会思路。这两段写的是吃,写的是味。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两天讲过的技法,把“吃的味”变成“品的味”。为了对应后面的抒情,我们把这段文字的顺序做一个调整:来到山塘街,不尝一尝海棠糕,不闻一闻臭豆腐,那是品不出山塘街的味的。这里,一是用对称句来写,二是从品“小吃的味”过渡到品“山塘街的味”,这是一个双关。来到山塘街,不尝一尝海棠糕,不闻一闻臭豆腐,那是品不出山塘街的味的。“海棠糕——梅花糕——”,一阵吆喝声传来,刚出锅的海棠糕,扁圆形,挨着锅底的一面,烤得焦黄焦黄的。这里我们只是小改了一下——烤得焦黄焦黄的。为什么要这样改?我们一会再说。上面沾满了黑芝麻,里面包着红豆沙,咬一口,皮脆酥酥的,馅甜丝丝的。梅花糕就像冰激凌蛋筒,上面大,下面小。上面像盛开的梅花,五个花瓣,吃在嘴里糯糯的、甜甜的。这里的原文,我们基本没有改动,只是对个别字词做了一些精心的调整,而把重点放在了臭豆腐上。嗯,什么味道?真臭!那当然是“臭名远扬”的臭豆腐啦!臭豆腐是方块形的,炸好出锅时,颜色有些古旧,古旧得皱着褶,古旧得有些脆,但里面的“芯”却是新的。前面“烤得焦黄焦黄的”,与本段的“颜色有些古旧,古旧得皱着褶,古旧得有些脆”是有意义的,就是为了说明“山塘街的味”。同时,我们这里讲的“颜色有些古旧,古旧得皱着褶,古旧得有些脆。”也是我们这两天重点讲的一个技法——驴头不对马嘴,用颜色的“头”去对皱着褶,有些脆的“嘴”,这样就更有趣、更生动了。这样既描述了臭豆腐的外形,又为下面表现山塘街来做一些铺陈与准备。这也是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里提到的:词为句服务,句为块服务,块为段服务,段为中心服务。其实也和我们讲的“头身脚、帽衣鞋”的道理是一样的,即一致性。什么叫一致性?举个例子来说:今天我很高兴,但我的脸是愁的——这就不一致了。在本文中,我们要增加历史的感觉,所以在对臭豆腐的描写上,也要有这样的一致性。涂抹甜酱、辣酱,吃起来很香,很嫩很嫩的香,很嫩很嫩的香——也是我们这两天讲的“驴头不对马嘴”的技法,把触觉的“嫩”对到了味觉上的“香”。大家是不是体会到了“涂抹甜酱、辣酱,吃起来很香,很嫩很嫩的香”的妙意?关于“驴头不对马嘴”这个技法,我们这段时间一直在讲,没有听到课的朋友们,请及时去博客补课。在这里,我们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妈妈的笑很甜——这个“甜”,本来是味觉,但是我们却用在了视觉上,这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我们接着往下看。我不知道臭豆腐的历史,莫非比山塘街还要久远?莫非真的是“遗臭万年”?普济桥,能否帮我渡回千年,寻访一下香山居士,和他一起走一趟虎丘山,在虎丘山的梅花树下尝一尝梅花糕?白公祠,能否帮我邀请一下白翰林,踱步于小路街区,于习习的风中闻一闻臭豆腐?那一定是别有惬意的。千年前的某天,已经有了如今的鲜吗?千年后的今天,还保持着故旧的味吗?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的句式都是以对称的形式展开的。从臭豆腐的“色”转换到臭豆腐的“味”,再由“臭豆腐的味”转换到“山塘街的味”,这是一。二、遗臭万年,反语正解。正好将“臭”进行到底,来说明这个味是悠远流长到万年的。三、普济桥、白公祠、虎丘山,是山塘街的景点,不花门票,不用白不用,用了却不白用。四、香山居士、白翰林,都是白居易的别名,还是要紧紧地围绕开头讲的典故——山塘街是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带领人民依山塘河建造的。五、桥本身也是山塘街的一个景致,所以我们就用这个桥的“渡”的功能去穿越时空,让作者的意想回到千年前与白居易相逢。相逢干嘛?梅花树下尝一尝梅花糕。同样,再反过来,用对称——请白公祠给个面子,让白居易回到现在,回到现在干嘛?闻一闻臭豆腐。六、我们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