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学学校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规范学校管理,依法办学,依法治教,依法执教,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建设设施、管理、质量一流的现代化学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小学管理规程》和其它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制定本章程。第二条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党组织起政治核心和保障监督作用。第三条学校名称:宝清县第四中学地址:宝清县宝清镇宝密路11号第四条办学理念:优质教育多元发展幸福人生校训:以和聚力以美育人校风:和衷共济成人之美教风:和颜悦色美教精艺学风:和乐共进美人美己教育理念:正心至和,励行尚美,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第五条学校校园语言文字为汉语言文字,进入校园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第二章办学规模培养目标第六条办学规模为30个教学班,平均班额48人,学校占地面积32500平方米。第七条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第八条学校以办家长满意学校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为主要目标。第三章组织机构第九条学校由党支部领导,确定办学方向,指导办学规划和思想,对学校一切行政、业务工作起保障监督作用。第十条学校由校长负责全面工作,直接主管教务处、政教处和总务处工作。校务委员会、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工作,评议、审议和监督校长及其他行政领导工作、学校重大决策、师生有关的福利问题等。第十一条教务处设主任1名,责学校教务及教育科研工作。教务处负责管理各教研组、备课组工作。第十二条政教处设主任1名,负责学校政教德育工作及校内外各项大型活动筹划安排,负责管理体卫艺工作。第十三条总务处设主任1名,负责学校的后勤财务工作及安全保卫工作。第四章学籍管理第十四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宝清县教育局学籍管理规定》,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制定本校学籍管理制度。第十五条学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组织本学区内常住户籍所有符合入学条件的青少年免试入学,招收为一年级新生。借读生严格按上级有关规定办理入学手续。第十六条切实保障残疾青少年的入学权利。对于符合入学条件的残疾青少年根据其实际情况安排入学,并报上级有关部门备案。第十七条新生入学,学校及时办理注册手续,取得学籍,并将学生档案资料输入计算机《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第十八条学生因特殊情况需要转学的,转入转出均严格按教育局有关规定办理。学校不接收无转学证明及学籍资料的转学生。第十九条学生因病无法继续学习的,由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并出具县级以上医院证明,报请县教育局批准,可准许休学。第二十条学生一律按照《义务教育法》要求,随班升级,不得留级。对学习成绩特别优异,经全面考核提前达到更高年级学历程度的学生,由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报县教育局批准,可准其提前升入相应年级。第二十一条学生必须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按时到校上课,不迟到,不早退,有事提前请假,未经批准而不上课者视为旷课。第二十二条学校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及心理素质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确保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第二十三条学校对品学兼优或学有特长的学生给予表彰奖励,对犯有错误的学生给予批评教育,并在心理上给予健康的辅导。第二十四条学校实施三年初中教育。学生学习期满,德智体美劳和心理等各方面达到规定要求,修完规定课程,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第五章教育教学工作第二十五条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均遵循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原则。第二十六条采取班级授课制。第二十七条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开齐、上足课程,不允许擅自停课、调课、改上其它课程,维护课程计划的严肃性。停课半天经校长同意,停课一天以上需报县教育局批准后执行。第二十八条从学校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出发,积极推进新课标、新课程改革,加强教材研究、本土文化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第二十九条坚持德育为首原则,认真贯彻《中共中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共中央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各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德育教育要求。第三十条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要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每一位教师都要学习并严格执行教学常规,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第三十一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三十二条学科之间要统筹兼顾、互相协调。第三十三条学校每位教师都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课程标准制订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安排好教学进度,做好期中、期末质量检测、质量分析和教学总结。改革考试制度,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加强学生素质报告单的平时记载和期末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