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LifeStyle生活消费破解商家“促销”游戏高招□文/雁如每逢节假日,商家促销活动轮番上阵,优惠力度也是越发诱人。促销对于消费者来说应该是省钱的好事,结果却常常造成透支。俗话说得好:“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其实,商家促销更多是为了刺激消费者变相消费,其中学问有待细细分析。商家赚钱的“价格游戏”商家促销的实质就是紧紧抓住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进而与顾客玩价格游戏。现在笔者将其分分类,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商家的赚钱规则。游戏1:绝不二价虽然换季打折、节日特惠的促销手段方兴未艾,但一些更精明的商家却透过热潮,反其道而行之,冷静地竖起了“不讲价”的招牌,以此来吸引顾客。价位定得好像比较低,其实挨宰的还是顾客。许多人提起砍价就头痛,便想着种种不讲价的好处。所以许多人一看商家的“不二价”牌,就觉得是“一分钱一分货”,比起一味抬价的商家来已经便宜很多了。游戏2:折扣诱饵为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一些商家采取了分两步走的战术。第一步在购进新货时,先把货品标出高价,价位高得让人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其实这个阶段,商家们不求买者多,只求看者多,用高得离谱的价格刺激消费者的注意,暗示“好货不便宜”,等于做了不花钱的广告。第二步,商家便会借换季之机,掀起打折风,八九折,甚至四五折,让人觉得是“天上掉下了馅饼”,机不可失,于是纷纷抢购。其实,最后买到手的物品价格并不菲,商家只是利用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耍了一把小聪明。也有不少商家自露马脚,比如,一位女士以3折的折扣购买了标价为898元的衣服,付款270元。但是,回家后却发现衣服里面还有一张完全相同,但标价仅为298元的价格牌。游戏3:尾数难缠无论是大商场还是街边小店,都很难见到尾数定为整数的商品价格,取而代之的是998元,796元,甚至99.88元等,商家们喜欢价位上留个小尾巴。这中间也有奥秘。从心理上,顾客感觉998元/件的商品便宜,而1000元/件的商品却太贵。从购买习惯上,大多数顾客在购物时一般都会讨价还价,留尾数便留下回旋的余地。从传统思想上,留下的尾数如8、6、9都是众多消费者认为很吉利的数2010年第10期82字,从而刺激了购买欲。游戏4:价位混淆大多数商家都爱把商品按档次分门别类来摆设和定价,可有些商家却偏偏违背这个规律,把价值几元、几百元的便宜货跟上千元、甚至上万元的高档货混在一起摆放,让彼此的价格形成鲜明对比。结果,原来无人问津的便宜货,很快便成为紧俏的抢手货。因为几十元的东西可能质量略次些,但好的却要几千元。消费者认为能卖几千元货的店,实力肯定雄厚。应该不会在几十元的商品上有问题,便会放心地把便宜货买回家。游戏5:便宜招牌在高低对比的启发下,高明的商家又想出一招,把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商品摆在一起统一标价10元。据说被誉为美国十大商人之一的霍万斯就是靠这招起家的。如今大大小小的10元店、9元店,甚至2元店、1元店所卖的商品参差不齐,有的物美价廉,有的却价不符实。而商家绝不会做亏本的买卖,靠的都是薄利多销。而消费者往往感觉便宜而买一些原本不需要的东西,看上去样样东西都不贵,可在付账之时,便会发现总数绝不止店面上标的那个价。游戏6:即买即馈“买几千就送几百”,或“买几百送几十”,这是近几年商家们最喜爱的游戏,各地的商城每年都要玩上几回。而这种游戏显然比降价更高明,一来降价太多会让人对产品质量产生怀疑,二来限定了购物的钱数,比如,本来一位只想花700元购买大衣的消费者,会再掏300元以便凑齐1000元获得回馈。还有一种情况是返现金抵用券。比如,一位消费者想去购买一双549元的鞋子,其返券力度为买200返120,于是得到了240元现金抵用券。接下来为了把券用掉,他可能选择一件269元的T恤,为此又多支付了29元。那么,他花578元(549元+29元)买到818元的商品,只相当于7折。这与活动当初给人的感觉大相径庭,而且第二件商品往往并不称心如意。逛街购物的游戏对策价格游戏层出不穷,面对精明的商家,消费者也并非束手无策。一些省钱妙方可帮你防止商家的价格游戏。少带钱也就是有计划的带钱,并且谨慎使用信用卡,这会使你遇到意外之物时会因囊中羞涩而放弃选择的机会。头脑清醒购物前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如为什么要买、现在是否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