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功能限度.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微博的功能限度.doc

微博的功能限度.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微博的功能限度微博革命微博现象是当下中国的媒介奇观,编织“围脖”已成为当下人们媒介生活的一种时尚。“围脖”这一温馨的称谓,反映了中国微博用户对这一新兴媒介产品的钟爱。据《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0月,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已达12521.7万人。刚刚过去的2010年被媒体称之为微博年。微博这一新的媒介形态经过商业网站的成功推广以及微博用户的接力追捧,被迅速制造成一个巨大的媒介神话。一种传播媒介要普及到5000万人,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只用了4年。微博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仅用了14个月,新浪微博用户数量已超过7000万。可以这么说吧,微博不仅成为中国公共生活的里程碑式的事件,也成为千万人私人生活的标志性事件。微博在中国媒介生态中的意义不同寻常,它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媒介革命。微博一小步,媒体一大步。微博刷新了中国的媒介视域,也改写了国人的媒介生活方式。微博所释放的“微动力”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公共与私人交往方式。尤其是在2010年若干典型与非典型公共事件中,微博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一被中国网民热捧的新媒介甚至成为穿越信息黑洞的牵引力量。“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这正是对当下中国语境下微围观改变中国”“关注就是力量博效应的经典描述。在江西宜黄强拆事件中,钟如九在微博空间中的泣血呼救,奇迹般地改写了整个事件的走向。正因为此,社会公众对微博给予了很高的褒奖与期待,并认为,微博制造的“围观”力量助推了公民社会的大步前行。其实,小小的微博承受了不少不能承受之重,承载了过多的光荣与梦想。在微博的八面风光的背后,我们需要追问和思考这一新兴媒介功能的宽度与限度。微博的中国式生存可能谁也不会想到,一个小小的微博会在当下中国媒介环境下释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有媒体甚至夸张地说,“微博搅动中国”。微博为什么能搅动中国?一个只有140个字符的媒介空间,为什么会引爆一个个舆论事件?微博与当下中国舆论生态究竟构成怎样的联动关系?这些问题都在困惑着身处微博之城中的我们。微博是博客的微型版。博客曾被中国的网络用户热宠过一阵子,相对于网络论坛,博客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表达空间。“我的博客我作主”。有研究者认为,博客使全民表达成为可能。每个人都要有属于自己的一个或者无数个麦克风,而且这是跨国麦克风。?在博客空间,表达者可以相对独立、从容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可以把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完整地说清楚。就像自己的日记本,但与局限于个人抽屉的日记写作不同,博客日志可以在互联网上被人“看见”。博客写作不是为自己的抽屉写作,也不为自己的孤独抒怀,而是期待他人的分享。博客作者往往存在双重诉求:一是为自己写作,即通过文字编织自己博客作者往往存在双重诉求:博客作者往往存在双重诉求一是为自己写作,的空间。不管是直接书写自身的所见所感,还是转贴他人的文字,或直接链接他人的博客二是为他人写作,围观”写作。博空间,都意在编织一个刻有自己风格的个人空间。二是为他人写作,为“围观”写作二是为他人写作客作者多有一种被他人“看见”的期待。无人喝彩的博客,就失去了外部性的动力。他人1的喝彩与加油,会给写作者以动力。有时候,博客甚至是为围观者写的。如果自己的博客已经成为围观者割舍不下、欲罢不能的牵挂,这说明写作者的博客成功了。就目前而言,博客这一网络表达形态,已过了蜜月期,进入效能衰退期。相对于博客,微博则正处在蜜月期。前文说到,微博是博客的微型版,但微博的功能更为显化,具有鲜明的功利主义色彩。从技术逻辑上看,微博在技术上被设置在有限的表达区间内,很难尽情、尽兴地进行表达。毕竟140个字符的表现空间是很难有大的表达作为的,要表达一个重大的问题或事件,一百多字显然是非常局限的。但从另一方面看,微博的空间约束恰恰成就了它的功能革新。微博功能不以凸显单数表达主体力量见长,而以彰显复数表达主体力量擅场。微博功能主要体现在舆论表达功能微博功能主要体现在舆论表达功能方面,最能体现微博舆论功能的,就是它发现话题、传递意见、产生舆论共振的能力。方面,最能体现微博舆论功能的,就是它发现话题、传递意见、产生舆论共振的能力。每一个微博,可能就是一个社会?望所和意见观测点,成千上万的微博分散于社会各个角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隐形的社会舆情监测网络。一旦发现话题烽火,就可能被这张巨型网络捕获,产生聚众效应,引发舆论共振,乃至掀起强大的舆论冲击波。什么样的话题容易成为微博“围观”的目标?笔者认为,主要是那些能够牵动社会公共神经的话题主要是那些能够牵动社会公共神经的话题。某一话主要是那些能够牵动社会公共神经的话题题越具有公共性、争议性、戏剧性,越容易在微博世界中风行。微博在经过商业媒体的成功营销、推介后,注册用户接近一亿。在如此庞大的微博阵容里,星星之火,会引爆巨大的舆论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