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训练重庆市北山中学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章节训练.docx
上传人:书生****专家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强化训练重庆市北山中学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章节训练.docx

强化训练重庆市北山中学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章节训练.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强化训练重庆市北山中学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章节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A.水蒸气B.二氧化碳C.氮气、氧气D.二氧化碳、水蒸气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吸入体内的气体是氧气B.我们呼出体外的气体是二氧化碳C.我们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最多D.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3、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只能供给呼吸B.气焊或气割金属时,用纯氧气可以获得更高的温度C.氧气的熔点是-218℃,沸点是-183℃D.鱼类能够在水中生活,说明氧气易溶于水4、下列做法安全可行的是A.电器着火,用水浇灭B.在加油站接听移动电话C.高楼火灾,乘坐电梯逃生D.图书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5、根据如下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B.丙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6、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原子是最小粒子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7、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B.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C.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苯组成中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8、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S+O2SO2↑B.4P+5O22P2O5C.Mg+O2MgO2D.C+O2↑CO29、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闻气体气味B.液体的倾倒C.点燃酒精灯D.检验装置气密性10、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个甲分子中有三个氯原子B.乙的化学式是H2C.在该反应中乙和丙的质量比为1:14D.该反应中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理解和掌握学科基础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必要条件。(1)元素是_________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_________有密切关系。(2)化合价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一种性质。高锰酸钾(K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价。(3)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很大不同,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不同;金刚石、石墨、C60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它们的_________不同。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从①氧气②氮气③活性炭④氢气⑤明矾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1)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物质是________。(2)常充入食品包装袋以防腐的物质是_________。3、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广口瓶”或“细口瓶”)中,取用块状的药品(如石灰石等)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夹取,用过的该仪器立刻用_________________,以备下次使用;(2)在组装仪器时,要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或带孔胶塞前,要先把玻璃管口___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4、现有以下物质:(1)洁净的空气(2)液氧(3)冰水混合物(4)加热高锰酸钾后的固体(5)干冰。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请用序号填空)5、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依图回答下列问题:(1)D示意图中,x=__________,其所示元素属于__________(金属/非金属)元素。(2)A、B、C、D、E中,在周期表中处于第二周期的是__________。(3)B、D、E中,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______。6、“碳中和”,中国在行动。“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相当。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1)2022年北京冬奥会采用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利用,碳排放几乎为零。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是为了减缓______效应。(2)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______和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CH4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