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纪念我的祖母纪念我的祖母我的祖母胡逢运一直想写一篇关于纪念我祖母的文章,但迟迟不知该如何落笔。今天清明节,单位安排我值班,公安民警24小时值班备勤,没能回家给祖宗上坟祭祀。有人说:孝死不如孝活,心里也就安慰些。其实最想回老家看看我的祖母,给她祭拜磕头,烧点冥币,添些新土,清理坟墓。一晃眼,她离开人世已有9个年头了。在我心里,祖母的一生可用四个词概括:勤劳、善良、坚韧、伟大。我的祖母生于旧社会,20年代初出生,比我整整大60岁。祖母的娘家在井冈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有三姐妹,一个兄弟。那老舅一直没生育,以至于后来没有嫡亲子嗣,只好在邻近的村庄领养了一个表伯。旧社会都是亲戚结亲戚,祖母嫁给了自己的表弟,也就是我的祖父。而且,祖母的二姐也是嫁给同族的祖父,亲戚关系错综复杂,我都有些弄不清楚了,这些还是小时候祖母自己讲述给我们孙辈们听的。祖母19岁嫁给我14岁的祖父,那时结婚大抵都是女方比男方大。祖父只有一兄弟,没有兄弟姐妹。旧社会生存靠的就是兄弟子孙多,人多势众。不幸的是,祖母一生共生了10个子女,可是家里穷,医疗条件差,只养活了三个儿子,即我的父亲、大叔和二叔。更为不幸的是,在我父亲未满18岁时,祖父于1965年因病撒手独自去了天国。整个家庭陷入了极度的困境。那时父亲初中没毕业,大叔、二叔更小,但祖母仍咬紧牙关供父亲读书。她坚信从古至今不变的一个道理:要想出人头地,一定要读书学艺,惟有读书或掌握一门技艺才可能改变生活现状!于是为了生计,她四处借钱,供父亲在60多公里的泰和县城读高中,大叔开始学习木匠、二叔自幼也跟着学医。从此,家里所有的体力活、苦力活都靠祖母一个人承担。不管白天、黑夜,不论刮风、下雨,常常是一个妇女出两个男人的劳力。由于她同村的姐夫、二姐(也就是我的堂祖父、祖母)过世得早,她还得供养照看她姐的两个儿子,即我的两个堂伯,以及村里人的冷嘲热讽。至今我仍难以想象,当时祖母是怎么挺过来的。记得小时候,祖母跟我们孙辈们讲以前的生活,每每讲到那时的艰辛、怨恨、无奈,眼泪就不禁一滴滴的往下掉……可是,祖母性情和蔼,心地善良,尽管生活如此困窘,她还接济比咱家更穷更苦的人。我听说,那年代常有一些无家可归四处流浪的人,他们路过村子,祖母时常会挤出一丁点口粮,拿几件破旧的衣裳,隔壁一些永新人来村子附近做事,还提供他们长年住宿。在祖母的一手教育抚养下,父亲高中毕业后当上了民办教师,之后又有幸转了正,成为了一名正式教师;大叔学会了木匠,后来又在林场上班也成了一名职工;二叔当上了村里唯一的一名赤脚医生。祖母的最大愿望就是把父亲三兄弟都顺利抚养大并成家立业。父亲、叔叔对祖母非常孝顺,凡是祖母的.要求他们都会竭尽全力地满足。这也使得我母亲、婶婶时常为了家庭鸡毛蒜皮的小事和祖母吵架,祖母有时会独自伤感,默默流泪……但父亲、叔叔始终站在祖母这边,竭力维护祖母的立场。可能是出于孝顺,更可能是出于对祖母把他们养大成人艰辛的理解或对生活来之不易的感激。自从父亲、叔叔都成家后,祖母坚持要自己一个人在老屋吃住,她不愿给儿子儿媳添麻烦。起初,父亲、大叔、二叔每家定期给她柴米油盐等,她自个儿做饭。印象最深的是,每年春节后的正月开学前,祖母会亲自下厨,用锅煮一大盆腊肉、猪蹄,放一些油豆腐,犒劳一大家的孙子孙女。看着孙辈们吃得津津有味,她心里是多么的幸福啊!她希望子孙们都能健康成长,将来有份好工作。后来,她逐渐年老体衰,自己不能做饭了,就每四个月轮流在我们三家吃饭。平常,哪家上街砍了肉、或买了条鱼,或是做了她爱吃的菜,都会叫过来一起分享。那时乡下老家还是用煤油灯照明,生活相当穷苦,而祖母又特别勤俭持家。记得有一次,父亲上街花两块多钱买了条新鲜鱼,准备招待客人。傍晚,母亲切好鱼放进锅里煮,快煮熟加盐时,手不小心碰到了放在灶台上的煤油灯,顿时煤油全部渗进了菜里。母亲赶紧把菜从锅里铲起来,可为时已晚。一股刺鼻的煤油味顿时弥漫开来,大家都在议论,闻都难闻,这咋吃啊?可是,祖母笑呵呵地说:“没关系,浪费太可惜了,以前没啥吃的时候还经常吃糠米果呢!”随后,祖母一人把那盘“煤油鱼”吃了一顿,我们都觉得惊奇,看得目瞪口呆。不知为什么,祖母似乎对我格外关照爱护,可能我是长子的孙子,也可能是父亲对她特别毕恭毕敬的缘故。小时候,祖母也是逐个把我们10个孙子、孙女一个个带大,我们都喜欢跟祖母睡在一起,常常5、6个穿开裆裤的小屁孩挤在一个被窝里,一点都不嫌挤、也不怕脏,喜欢听她讲鬼怪神奇的故事、讲以前熬过来的生活,喜欢那热闹的感觉,喜欢那暖烘烘的热度。她常常乐呵呵笑道,你们这些坏家伙,自己家里不睡,偏要来我这跟我“暖脚”!其实,她内心是多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