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的老北大教授们.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4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课堂上的老北大教授们.doc

课堂上的老北大教授们.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堂上的老北大教授们(黄侃附)课堂上的老北大教授们[转帖]在老北大,没有严格的课本,没有讲课深浅之规定,也没有课时进度之约束,一切都由教师们根据情况而定。在这样的课堂上,教授们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施展;教授们的学风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教授们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趣味盎然座无虚席蔡元培先生在北大讲授的唯一课程是《美学》。一位同学的回忆录中记载下当时课堂上的情境:“他教的是美学,声浪并不很高,可是很清晰,讲到外国美术的时候,还带图画给我们看,所以我们觉得很有趣味,把第一院的第二教室完全挤满了??挤得连讲台上都站满了人,于是没有办法,搬到第二院的大讲堂。”胡适先生讲课从不发讲义,自己也没有讲稿,讲课内容也很具特点。如讲中国文学史宋元明清部分时,先从文学评论的角度,介绍王若虚的《滹南遗老集》;讲《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时,给学生们介绍了曹寅写给康熙皇帝的奏折。但学生们最喜欢的还是他的演讲。柳存仁先生在其《记北京大学的教授》文中写道:“胡先生在大庭广众间讲演之好,不在其讲演纲要的清楚,而在他能够尽量地发挥演说家的神态、姿势,和能够以安徽绩溪化的国语尽量地抑扬顿挫。并因为他是具有纯正的学者气息的一个人,他说话时的语气总是十分的热挚真恳,带有一股自然的俊气,所以特别能够感动人。”钱穆先生亦是学生们喜爱的教授,他讲课时从来都是座无虚席。朱海涛先生在《北大与北大人》中写道:“向例他总带着几本有关的书,走到讲桌旁,将书打开,身子半倚半伏在桌上,俯着头,对那满堂的学生一眼也不看,自顾自的用一只手翻书。翻,翻,翻,足翻到一分钟以上,这时全堂的学生都坐定了,聚精会神地等着他,他不翻书了,抬起头来滔滔不绝地开始讲下去。对于一个问题每每反复申论,引经据典,使大家惊异于其渊博,更惊异于其记忆力之强??”鲁迅先生讲课虽不像演说家的演讲,但课堂上却时时沸腾着青春的热情和蓬勃的朝气。听课的不仅有国文系的学生,还有许多其他系及校外的青年学生,甚至还有从外地赶来专门听他的课的。同学们反映听他的课就像读他的文章一样,“引人入胜、娓娓动听,其中蕴蓄着精辟的见解,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都是很中肯和剀切的,跟传统说法很不同”。满腹学问敏思讷言教授中还有一类是学问高深口才却差的。如周作人先生,大概是将满腹学问都注入笔端了,而讲起课来却很不善言辞,走上讲台时常常手足无措,许久才站定,然后把两手分别插入棉袍的兜儿里才慢慢讲下去,吞吞吐吐,且说且噎。梁漱溟先生大概也应算在此列。他讲印度哲学概论、大乘唯实论、东西文化及哲学等课,有甚多的见解,很受学生们的欢迎,但却不善于言辞,可惜的是文字也欠流畅,每当讲到某个道理时常不能即兴说明,便急得用手触壁或用手敲头深思。顾颉刚先生,乃“疑古学”之大家,著有《古史辨》。先生学问渊博,擅写文章,但口才不佳,讲课时常常词不达意,吃吃一会儿,情急之下,索性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疾书,写的速度倒很快也很清楚。还有明清史专家孟森先生,亦属不善讲课之列。学生们回忆:他永远穿着一件旧棉布长衫,面部沉闷,毫无表情。他讲课有讲义,学生人手一册。每次上课必是拇指插在讲义中间,走上讲台,从来不向讲台下看,照本宣读。下课时,讲义合上,拇指依然插于讲义中间,转身走去,依然不向讲台下看。不善讲课的教授中也有因自家口音实在难懂,讲不如不讲者。如陈介石先生,他在哲学系也是深受同学们尊重的。他讲课是以笔代口,先把讲稿发给大家,上课时一言不发,就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课铃一响,粉笔一扔就走了。最难得的是他虽不讲话,但却是诚心诚意地备课,课堂所写与讲稿亦各成一套。据说就是因其一口难懂的温州土话的缘故,促成了他的风格。荒诞离奇标新立异讲课中有的教授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为主,也有的教授则更注重前人的错误。陈垣教授便是这样。在讲课时陈垣教授将二十五史从头讲起,把所有有关的事件一一交代清楚,尤其注重前人的错误。有的同学回忆陈先生讲课时说:“在他眼里,前人的错误不知怎么那么多,就像他是一架显微镜,没有一点纤尘逃得过他的眼睛??他的嘴相当厉害,对于错误的学者批评得一点也不留情。”教授中也有讲课喜欢标新立异者,有时异到胡说、离奇地步。林损先生便是代表之一。据说他长于记诵,许多古籍都能背诵,诗写得也很好。但上课经常发牢骚、讲题外话,有时随口胡说。他讲杜甫《赠卫八处士》时,竟说:“卫八处不够朋友,用黄米饭炒韭菜招待杜甫,杜公当然不满意,所以诗中说‘明日隔山岳,世世两茫茫’,意思是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后来,他在学校整顿中被解聘。还有北大著名怪人辜鸿铭先生,他虽然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