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讲堂.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西部大讲堂.doc

西部大讲堂.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西部大讲堂•历史学论坛”第四场报告时间:2010-7-14浏览次数:742010年7月13日下午三时,“西部大讲堂•历史学论坛”第四讲在我校雁塔校区崇鋈楼学思堂正式开讲。南京大学陈谦平教授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史料与视角》的精彩报告。讲座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玉华教授主持。陈教授现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而本场讲座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史料与视角展开,整个会场座无虚席,共享陈教授为大家奉上的一道精彩的学术盛宴。陈谦平教授的讲座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历史与历史学。他指出,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发展历程的记载,以历史为认识对象所形成的学问叫做历史学。而历史学主要有四个阶段和层次:历史过程的记载、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发展规律的探讨、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第二部分,史料与史料学。陈老师由钱谦益先生“史学之难,莫难于真伪之辨乎”为出发点,引经据典,从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等人的档案材料入手,证明了实证研究是史学研究的基础,而中国近现代史的史料有着丰富的多样性和国际性,并介绍了现在各主要国家和各国高校的档案馆图书馆情况。而藏文、维吾尔文、蒙古文、满文等也表现了近代史料的多民族性。第三部分是历史研究的国际化视野。陈教授认为,必须要以国际化视角观察研究中国近现代史,而20世纪是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100年,近代中国也正是沿着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向前推进。他认为历史学研究者在阅读书籍的同时,要关注档案材料,同时扩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第四部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陈教授着重强调了在研究过程中不能够割断历史,要注重历史发展的连续性。报告结束后,王玉华教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他指出陈谦平教授在占有丰富的史料基础之上深入浅出,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史料和视角问题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并感谢陈教授为全体学员和广大师生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整场报告进行了3个小时,全体学员和广大师生受益匪浅。陈谦平教授在演讲中生动具体,亲切自然,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讲座在融洽的氛围中宣告结束。(撰稿: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