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堂节奏 提高教学质量.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把握课堂节奏 提高教学质量.doc

把握课堂节奏提高教学质量.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把握课堂节奏提高教学质量泸州外国语学校詹敏我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底子薄、纪律观念较淡薄的特点,因此教学上既不能要求过高、难度过大、节奏过快,学生难以适应;也不能将就了事、只讲基础、拖拉进度,学生能力上不去,毕竟都要面对高考。因此在教学中,更要注意教学的知识难度把握和节奏把握。《现代汉语词典》释义“节奏”是指均匀的、有规律的工作进程。我们所说的课堂教学节奏,是指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而采用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教程安排。教程安排符合教学规律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就是有课堂教学节奏。强调语文课的教学节奏,目的是科学合理的安排教与学,充分发挥45分钟课堂教学的效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学艺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讲求语文课堂教学节奏,并不是讲求采用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指一种教学思想和一种教学艺术。这种教学艺术体现在教程安排上,要求动静相生,快慢交替,疏密相间,舒卷有致。这就要求不但要做到教学样式多样化,而且要对多种教学样式进行合理组合。如果教法单一,惯性产生惰性,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动静不调,学生失去新的刺激点或刺激点过多而产生不了新的兴奋,都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果快慢失调,学生紧张过度或松弛过度,也会因疲劳或松弛而产生厌倦情绪。一堂课知识点和训练点过密,学生难以消化,而过疏又会造成多数学生“吃不饱”,同样会降低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以上种种,我们可以统称之为课堂教学节奏失调或缺乏课堂教学节奏。造成课堂教学节奏失调或缺乏课堂教学节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因素是教学设计不合理,这种不合理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问题造成的:1、备课阶段只考虑教学目标不考虑教学手段。2、备课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不到心中有数。3、教学设计只重教学内容不重学生心理,也就是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怎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知道,教学是一门艺术,它犹如弹奏钢琴,之所以使观众陶醉,乐曲本身创作得成功当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更重要是靠弹奏者的艺术发挥,它要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把优美的旋律传给听众,感染听众,也就是把自己的感情传达给对方,转化为自己工作对象的感情,这才是成功。所以,我们教师要研究学生,要研究学生心理,要研究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具体到一节课的安排,要在教学设计上考虑怎样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认知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动静相生、快慢交替、疏密相间、舒卷有致的节奏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有时要“动”,讨论,问答,朗读,争辩等等,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其保持兴奋状态;有时要“静”,听讲,思考,默读,自省等等保持教学刺激的有效性和长效性。有时要“快”,在非难点和学生已知处要快,不能拖沓,否则会使学生厌倦;有时要“慢”,在重点、难点之处要给学生充分的吸收消化时间,否则一味求快,学生跟不上,产生不了成功感,反倒增加不少心理负担,当然会降低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有时要“疏”,一节课的容量要适中,教学的知识点和训练点相接太紧,容易主次不分,学生也易疲劳,甚至产生腻烦心态;而知识点和训练点太少又调动不起学生求知的热情,同样会产生懈怠状态,影响教学效果。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在动静之间、快慢之间、疏密之间找到合适的度,并且善于适时变化,做到这一点,就是有了课堂教学的节奏。讲求课堂教学节奏,能使课堂教学保持最佳状态,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