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业务培训工作计划(4篇).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年教师业务培训工作计划(4篇).pdf

2024年教师业务培训工作计划(4篇).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师业务培训工作计划一、学习目标结合课程目标提出的要求,以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广大教师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为目的。通过各级各类培训,进一步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教学工作,使全体教师目标明确,立足课改,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形成新型教学观,加快教育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二、学习内容1、《榆中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2、《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3、训练必备的教学基本功,提高基本专业技能。4、各学科专业知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5、各教育教学刊物的文章,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工作实际撰写论文,积极投搞。6、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各种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掌握相关方针政策。三、学习重点(一)榆中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1、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思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索、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教师始终不能忽视自己的角色定位,适时点拨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2、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文化素养。(2)正确把握各学科教育的特点。应重视各学科对学生熏陶感染的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各学科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二)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三)教师继续训练必备的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四、学习方式及组织实施(一)培训学习1、集中培训。主要对教师进行新课程标准培训,通过培训打造共同的教学理念,要注重培训内容的系统性。本学期我们计划将通过网络视频地观看,系统地分类、分期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产生思想、观念、情感上的认同,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该培训由教导处和教研组具体组织实施。本学期,教导处将通过“示范课”、“研讨课”、“教案设计”、“评选各科论文”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有计划地集中培训与指导。2、校内培训。学校可以自搞活动,通过“示范课”、“研讨课”、“演讲”、“集体研讨”等形式,对教师进行经常性的校内培训和指导,从而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反思自己,将新课标的精髓升华为自在的观念、思想。3、认真填写《听课记录》和《教研组活动记录》。4、举办新课程实验中的困惑与反思主题论坛,就校本背景下教学实际中产生的问题、困惑、反思和建议进行研讨和交流。5、认真撰写《教学设计》,要求环节完整,有教学反思。(二)自学、自练教师自学内容要包括上级教育部门下发的各种教育教学指导性文件、方针、政策。各级各类教育报刊、杂志,校内外能充分体现新课标观念的课堂教学经验,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教学基本技能等。五、预期目标1、每学期教师业务学习笔记不少于____篇,学习心得不少于____篇。2、每学期教师撰写体现新课标理念的教学论文不少于____篇,____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撰写的论文,每学期至少有____篇在县以上获奖或发表交流。3、年青教师应该拿出一堂值得观摩的课。六、保障措施1、成立教师业务学习领导小组,具体指导、检查教师的业务学习情况。2、对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教师论文及各项比赛,要定期进行考核、检查评比。3、每双周四下午三节课后为教师业务学习时间。教师业务培训工作计划(二)为了全面____市教育局"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更好完成教师培训工作,特制定教师业务培训工作计划一、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我校教师掌握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和考试的教学技能,并熟练运用这些技能进教学活动,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二、培训对象全员培训根据我校教师队伍状况和教学实际需要出发,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对全体教师开展教学技能和教学业务培训。三、培训内容1.培训教师熟练掌握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增强理解和运用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能力。培训教师理解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培训教师结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