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终结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育学 终结版.doc

教育学终结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选择:D学记C杜威D学记A孔子B洛克C柏拉图D赫尔巴特D赫尔巴特D《普通教育学》B政治制度A经济发展水平B政治制度A六艺B政治制度A培养人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B赫尔巴特B单一课和总和课1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2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04传统教育的代表者是(赫尔巴特)现代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杜威)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6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分析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新教育大纲)7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体现出教育的生产性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个基本,一个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决定教育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实践活动等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一定的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的基础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社会活动)教育职业是指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是(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教师劳动的本质特点是(精神生产劳动)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在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中,所研究的对象为(问题)。班集体构成的要素包括(共同的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共同生活的准则),(一定的心里氛围、情感纽带)。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师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是(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在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设立的(京师同文馆)。教学工作是以(上课)为中心环节的。教学的基本程序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教学)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材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为(方向性原则),(完整性原则),(适切性原则)。学科课程的标准设计的一般原则为(要保持基本要求),(要有一定的选择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体现课程中最精华的知识,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计划设计的一般原则为(注重课程水准的适合性),(充分体现均衡性),(具有充分的灵活性),(课程计划本身及其中的重要提法要保持稳定性和科学性)。根据课程定制者或管理层次,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名词解释: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2、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3、学制: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4、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课程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5、学校课程:是指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学校根据在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而开发的多样性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又称校本课程。6、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7、中小学校本研究:是指以中小学教职工为研究主体,以学校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而进行的研究。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具体来说,他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内化和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9、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10、课程:课程有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