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何用.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读书有何用.doc

读书有何用.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书有何用?有个朋友,大学的时候曾经一起复习考研。结果所幸的是他后来选择了创业,现在开了一家环保服务公司。我就比较不幸了,不仅读了硕士,现在又读了博士。于是差距也就明显了,他说我越来越学术了,我说他越来越像某总了。当然还不止于此,他已经买了第一辆车,说要在三十岁的时候买座自己的房子。我说三十岁的时候,估计我可以安全的毕业,毕业了还不定去哪里。或许像他说的在大学结束的时候大家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就不一样了。聊着聊着他突然问我:“为什么要读那么多书?你觉得有用吗?”我解释说读书是个求知的过程,有时候求知的过程其实也是在提炼人的价值观,在做事的背后学习如何做人(我承认我有些冠冕堂皇,我承认读书也还为了生活)。想不到的是他又问:“一个人本性醇厚善良,是不是就不用读书了呢?”我一时语塞,随口转移了话题。“读书无用论”由来已久。最古的主张者也许是孔子的得意门徒子路。他曾对老师说:“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这话是从一个人做官引起的,可见用意在于做官就是为学。孔子不赞成,也没有驳回。孔子的私淑弟子孟轲也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近代所谓的“读书无用论”,在文化大革命中比较流行,人们常把它说成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其表现是“不读书一样赚大钱”“读了书照样找不到工作”。在现阶段“读书贵、就业难、起薪低”的背景下,社会上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中流行了新“读书无用论”,这实际上指的是庞大的教育成本,置换来相对较低的回报,造成人们对读书的现实功效的一种否定与怀疑。读书无用论对当下的年轻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许多支持读书无用论的往往认为受教育的高成本、高投入与严峻的就业现实存在较大差距,所学无处用,所用非所学,是造成此现象的普遍原因。当然,谈到读书的益处,人们最常想到的多半是培根的《论读书》一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不难看出,培根的观点是完全从人这个个体的自身出发,读书重在于塑造性格,在于完善自我。相比之下,我们古人说的“书中自由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显得现实了很多,果腹之食,容身之所,红颜之笑或许这是人这个个体对外界最原始的物质欲望。然而,现实并非完全像前人书中所说的那样,从精神面貌来讲,书读多了容易变成书呆子,爱钻牛角尖,不善交际等似乎成了读书人的通病,而那些早早步入社会的同学似乎更懂了如何八面玲珑,如何塑造自我形象。物质上更不用讲,几乎大多的招聘,国考都要求工作经验,起薪更是从没和学历挂多大的勾,工作经验永远是第一位的。一切看起来似乎并不像我们设想的那样。那到底读书是为了什么?在中国这种有户口制度的国家,读书或许是大多数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作为一个年轻人,我依然的坚信着“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而多读书无疑是塑造自己性格开拓自己思维的最好的方式。同时一个社会的进步,科技无疑是最有力的推动力,核心科技力量的研发永远需要源源不断地人才更新和努力。或许我们都太将生活物质化了,将自己物质化了。忘了谁说过:“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我们冀望知识能在社会序列中赢得物质化的尊严,但能改变命运的,除了知识,还有制度、环境等。国家在面对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待遇?如何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和环境?或许等这些问题解决了,读书无用论的呼声自然会低一些。因为我相信知识改变得了命运,也必须依仗知识才能改变个体及社会的命运。在纵横捭阖的历史演义里,知识越是不那么急功近利,时代越有生生不息的活力。本文引用地址:HYPERLINK"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6905"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6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