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西药一重点笔记.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执业药师西药一重点笔记.doc

执业药师西药一重点笔记.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药学专业知识一考点历年分值占比2第一章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878第二章药物得结构与药物作用101010第三章药物固体制剂与液体制剂与临床应用91011第四章药物灭菌制剂与其她制剂与临床应用756第五章药物传递系统(DDS)与临床应用71210第六章生物药剂学11126第七章药效学252418第八章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监控10512第九章药物得体内动力学过程81011第十章药品质量与药品标准556第十一章常用药物得结构特征与作用202020总与120120118第一章:八大考点考点一:剂型分类形态、给药途径、分散系统、制法、作用时间1、按形态学分类:固体(散剂、颗粒剂、片剂等)、半固体(软膏剂、糊剂等)、液体(溶胶剂、芳香水剂等)与气体(气雾剂、部分吸入剂等)2、按给药途径分类①经胃肠道给药剂型:口服给药②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注射给药、皮肤给药、口腔给药、鼻腔给药、肺部给药、眼部给药、直肠、阴道与尿道给药等3、按分散体系分类①真溶液类②胶体溶液类③乳剂类④混悬液类⑤气体分散类:如气雾剂、喷雾剂等。⑥固体分散类:如散剂、丸剂、胶囊剂、片剂等普通剂型.⑦微粒类:如微囊、微球等4、按制法分类:浸出制剂、无菌制剂等5、按作用时间分类:速释、普通、缓控释制剂等考点二:药物剂型得重要性①可改变药物得作用性质②可调节药物得作用速度③可降低(或消除)药物得不良反应④可产生靶向作用⑤可提高药物得稳定性⑥可影响疗效(影响不就是决定)考点三:药用辅料得作用①赋型②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③提高药物稳定性④提高药物疗效⑤降低药物毒副作用⑥调节药物作用⑦增加病人用药得顺应性考点四:药物化学降解途径水解与氧化就是药物降解得两个主要途径。①水解:主要有酯类(包括内酯)、酰胺类(包括内酰胺)青霉素类分子中存在不稳定得β—内酰胺环,在H+或OH-影响下,很易裂环失效.②氧化:酚类、烯醇类、芳胺类、吡唑酮类、噻嗪类药物较易氧化肾上腺素氧化后先生成肾上腺素红,后变成棕红色聚合物或黑色素。③异构化左旋肾上腺素—外消旋化作用;毛果芸香碱—差向异构作用;维生素A—几何异构化④脱羧:对氨基水杨酸钠在光、热、水分存在得条件下很易脱羧,生成间氨基酚。⑤聚合:氨苄青霉素浓得水溶液在贮存过程中可发生聚合反应,形成二聚物,此过程可继续下去形成高聚物。考点五: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得因素1、处方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得影响①pH得影响②广义酸碱催化得影响③溶剂得影响④离子强度得影响⑤表面活性剂得影响⑥处方中基质或赋形剂得影响2、外界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得影响①温度得影响②光线得影响③空气(氧)得影响④金属离子得影响:微量金属离子对自氧化反应有明显得催化作用⑤湿度与水分得影响⑥包装材料得影响考点六: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①影响因素试验(高温、高湿、强光试验)②加速试验(化学动力学理论)③长期试验(留样观察法)考点七:药物配伍变化1、物理学得配伍变化①溶解度改变:安定注射液(含40%丙二醇与10%乙醇)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析沉淀②吸湿、潮解、液化与结块(散剂、颗粒剂)③粒径或分散状态得改变(乳剂、混悬剂)2、化学得配伍变化(熟悉例子)①浑浊或沉淀pH改变产生沉淀:酸性药物盐酸氯丙嗪注射液同碱性药物异戊巴比妥钠注射液混合;水解产生沉淀:如苯巴比妥钠水溶液;生物碱盐溶液得沉淀:大多数生物碱盐得溶液,当与鞣酸、碘、碘化钾、乌洛托品等相遇时能产生沉淀等;黄连素与黄芩苷在溶液中能产生难溶性沉淀;复分解产生沉淀:如硫酸镁遇可溶性得钙盐产生沉淀。②变色:如含有酚羟基得药物与铁盐相遇,可使颜色变深。③产气:如碳酸盐、碳酸氢钠与酸类药物配伍发生中与反应,产生二氧化碳.④发生爆炸: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如高锰酸钾与甘油⑤产生有毒物质:如含朱砂得中药制剂与碘化钾等还原性药物配伍⑥分解破坏、疗效下降:如维生素B12与维生素C合用考点八:药品得包装材料得分类①按使用方式:可分为I、Ⅱ、Ⅲ三类②按形状:可分为容器、片材、袋、塞、盖等.③按材料组成:可分为金属、玻璃、塑料、橡胶及上述成分得组合、第二章:六大考点考点一:药物得溶解度、分配系数与渗透性对药效得影响1、溶解度:亲水性或亲脂性过高或过低都对药效产生不利影响。①水溶性(亲水性)就是药物可口服得前提②药物透过生物膜(磷脂)要求有一定脂溶性2、脂水分配系数(P):P值越大,脂溶性越高3、渗透性:药物既具有脂溶性又有水溶性。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药物溶解性与肠壁渗透性得不同组合将药物分为四类:分类体内吸收第I类高水溶解性、高渗透性得两亲性分子药物取决于胃排空速率第Ⅱ类低水溶解性、高渗透性得亲脂性分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