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_专题1_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1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3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_专题1_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doc

2013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_专题1_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16-【专题一】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考情分析】考纲解读命题规律1.熟悉经纬网,将经纬网与区域图结合;应用经纬网考查方向、最短航向及距离的计算。2.理解并掌握地图的三要素;不同类型地图的方向确定,比例尺的计算及缩放,注记、图例的阅读与运用。3.掌握等高线地图的一般规律、判读方法及其应用;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画法。4.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5.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6.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1.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载体,考查地形部位、类型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侧重于考查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进行相关计算,工程建设,工、农业生产规划,区域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自然灾害等2.以各种等值线图呈现信息,考查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其基本规律和判读方法,明确其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的内在联系,并用于生产生活实际,是备考关键。3.近几年的高考题多以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热点事件为切入点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在航天工程、自然灾害监测和灾害评估、重大赛事等方面的应用,命题形式多以选择题出现。4.地理问题数字化研究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新方式,兼顾考查其他地理主干知识,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知识归纳】一、经纬网的判读和应用1.利用经纬网定“方向”(1)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2)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在东,西经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在西,西经在东。(3)在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上,靠近北极点的在北,选择劣弧段,在逆时针方向上的点在东;南极点则相反。2.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1)同一经线圈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圈上(如图中弧AB)。(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弧MPK,而不是弧MQK,赤道上除外)。(3)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3.利用经纬网定“距离”(1)任一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约是111千米。(2)任一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11千米·cosθ(θ为该纬线的纬度数)。(3)不同经线和纬线上:计算两点间距离时可进行估算。一是可以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算出两点间距离。4.利用经纬网定“范围”(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2)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3)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考查方向具体内容判读技巧与应用推算高度①通过读取两条等高线的数值计算某地的海拔或相对高度,数值为0表示海平面;②陡崖的崖顶或崖底的海拔介于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陡崖或任意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n-1)d≤ΔH<(n+1)d(n为陡崖或两点间经过的等高线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判断地形类型①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延伸方向、数值大小可判断出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类型;②在大范围内可判断平原(海拔在以下)、丘陵(海拔在以下,相对高度小于)、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小)、山地(海拔在以上,相对高度大于)、盆地(中间数值小,四周数值大)五种基本地形①“凸高为谷,凸低为脊”;②平原与高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海拔方面,山地与丘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相对高度方面确定坡度陡缓和地势①等高线越稀疏,表明坡度越缓,反之越陡;间隔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匀坡。②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凹形坡(坡向下凹),反之则为凸形坡(坡向上拱);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凸坡视线常被阻挡,通视状况较差如果图上看不出等高线密集与稀疏,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地形影响分析对气候①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阳坡和阴坡(阳坡气温高,蒸发强);②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滞留两地的温差可通过公式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100米×0.6℃对河流①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山谷中常有河流发育。②水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