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0-"5改变闽侯城乡教育差距的思路对策内容提要:高质量、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首要任务是缩小校际间的差距,真正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主要措施是:加快薄弱学校进程,缩小校际间的差距;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现义务教育规范化发展;加快校舍建设步伐,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用信息化技术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培养与流动的优化机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词:均衡差距人才加快发展队伍建设近年来,闽侯县教育发展很快,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2007年上半年,闽侯县通过省政府“双高普九”评估验收。毋庸讳言,我们部分乡镇地区教育发展还不高,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还有一定差距,如洋里、大湖、廷坪、小箬等北部山区教育发展水平与南部的上街大学新区、青口汽车城、城关等地区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当前的目标是逐年缩小学校间的差距,真正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鉴于我县各南北乡镇之间经济、文化发展存在差异的客观事实,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逐步实现城乡间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实施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要求政府部门必须把均衡发展做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战略,以此指导基础教育发展的全过程,下大力气改造薄弱学校,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闽侯县教育基本情况2007年,全县有教师进修学校1所,独立高中3所,完全中学3所,职业学校2所,独立初中21所,中心小学16所,完全小学110所,初级小学49所,教学点51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学校9所。全县在校生94553人,其中高中生9357人,职高生1745人,初中生22645人,小学生44450人,幼儿16278人,特殊学生78人。全县在职教职工5824人。目前,我县已形成幼教、普教、特教、职教、成教等较为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二、主要思路对策1、加快薄弱学校改造进程,缩小校际间的差距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中小学资源分布很不均衡,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着一批薄弱学校。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了我县义务教育的整体质量和发展水平。因此,改造薄弱学校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首要工作。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薄弱学校改造规划,包括目标和任务、主要措施、工作进度等,使改造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通过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或采取挂钩承办、撤并、办特色学校等多种形式对其进行改造。二是要给薄弱学校倾斜政策,为学校选派事业心强、有管理经验和开拓精神的校长;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骨干教师毕业生到薄弱学校任教,并在职称评定时优先晋升等。三是要挖掘学校自身潜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抓住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真正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骨干队伍。四是教育部门协调部分优质校与薄弱校结对子进行帮扶,使之提高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2、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现义务教育规范化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不是要降低整体水平,简单地寻求发展程度的整齐划一,而是在提升整体水平基础上的均衡发展。因此,我们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既要重点关注薄弱学校,使其尽快缩小与其他学校的差距,又要重视中小学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即是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制定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有关标准,可以使每所中小学校的教育在发展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也可以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使每所中小学校都能拥有较为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队伍条件,从而在义务教育领域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标准是受当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制约的,随着经济、文化、教育的不断发展,其建设标准也要相应地提高。在新一轮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上,既要注重学校硬件水平的提高,又要注重教师素质、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等软件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标志着现代化教育的信息技术,更不能忽视。由于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实施中小学教育标准化工程在完成的时间上,但要有明确的时间要求。3、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用信息技术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我县“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于2006年11月通过省教育厅专家组验收,但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一要加强宣传和政策规范,提高学校领导的认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