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导游词.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0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鼓浪屿导游词.doc

鼓浪屿导游词.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厦门鼓浪屿导游词鼓浪屿长1900米、宽1000米,面积1.91平方千米,人口约1.62万人,宋元时期称为“圆沙洲”又称“五龙屿”。明代始称鼓浪屿,因岛的西南海边有一块大岩石,长年累月被海浪冲出一个大洞,每逢潮涨时海浪可拍打岩洞,发出如擂鼓的声音,人们称它为“鼓浪石”,小岛也就称为“鼓浪屿”了。鼓浪屿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福建旅游景区“十佳之首”,素有“海上花园”、“音乐之乡”、“钢琴之岛”的美誉。鼓浪屿又有“万国建筑博览馆”的美称,这是因为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厦门作为当时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被迫开放,因此先后有英、美、德、法、日本、荷兰等13个国家来到鼓浪屿设领事馆、建公馆、教堂和洋行,所以我们今天到这个岛上可以看到很多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鼓浪屿就因此得名了。【渡轮码头】这个码头是1976年新建的,以前的码头很小,是1938年建的。这里原来是西方列强贩卖中国劳工出洋乘船的地方,电影《海囚》中的主人公就是从个码头乘船出发的。为解决乘船拥挤的问题,建了这个“钢琴码头”。看这个码头,是不是很像一架三角钢琴呢?因为鼓浪屿是“音乐之岛”,这就是为了使游人一踏上鼓浪屿就能感觉到音乐气氛。【英国领事管】英国领事管建于1844年和1870年,已经150多年历史了。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它的远征军开到厦门海面,与厦门守军发生激战,结果英军战败退去。1841年8月,英国30艘军舰3500余人再次进犯厦门,经激战,厦门和鼓浪屿陷落,厦门被占领10天,英军撤退时留下军舰3艘、军队500人强占鼓浪屿达5年之久。中英《南京条约》允许英国人在鼓浪屿“暂居”。1843年,英国首先在鼓浪屿设立领事馆,首任领事就是攻打厦门的海军舰长。1844年第二任领事建了这幢领事楼。可领事虽住在这里,却强占厦门的最高行政机关“兴泉水海防备道”道署办公,前后达20年。这是1870年建的新办公楼,落地门窗,一副英国模样,内部装饰相当豪华,但有6间囚室。楼前的一座狮狗墓,那是领事爱犬死后特意建造的,1957年被砸毁,墓旁立有一根钢管旗杆,已废倒。【日本领事管】日本领事馆为3幢楼房建筑,院内树木苍翠,三幢楼房形成了一个“品”字状。最前方的那一幢建于1896年,楼下为办公室,楼上领事馆和会客厅,1915年又在该馆附设了警察署、监狱和拘留所,1928年又建了使馆人员和警察署人员宿舍,形成了现在的这个格局。监狱就设在警察署这幢楼房的底层,当年有许多同胞被日本人抓来关押在此,备受折磨,呼救无望……鼓浪屿沦为租界的最沉痛历史记忆,也与日本有关。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在鼓浪屿有很强的势力,为非作歹,横行霸道。1902年,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时,日本曾作为其他列强的代表,要挟清政府签署了屈辱的租界条约。悠悠岁月的烟尘把历史遮掩,日本“领事馆”之内一切显得那么平静,它与鼓浪屿的宁静融为一体。据说,现在这些楼房里住的是普通居民,他们在这些有特殊历史成分的楼房里平静地生活着。而隔着时光这道围墙,我们分明感受到那段痛苦而屈辱的民族史,对历史的追思惟有以史为鉴,才能更加发愤图强。【天主堂】鼓浪屿天主堂位于鹿礁路34号,该址原为西班牙领事馆,后西班牙领事馆撤消,改为法国领事馆。1916年,西班牙多明我会传教士马守仁被罗马教廷任命为厦门教区主教,把田尾路一座作为多明我会会所的楼房与法国领事馆交换,把领事馆改为主教楼。民国6年在主教楼前面建教堂,作为主教座堂,建筑面积287平方米,该楼是一座哥特式单钟楼教堂。教堂正中祭台供奉耶稣君王像,两边各有一个小祭台,可容纳200人左右。鼓浪屿天主堂的主保是耶稣君王,也称耶稣君王堂。“文化大革命”期间鼓浪屿天主堂被占用作工厂。1981年落实政策归还教会,经过维修,于1982年元月10日复堂开放。1993年,市宗教事务局拨出专款15万元,支持教会对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教堂进行保护性维修,当年12月中旬完工,基本恢复原建筑风格。该建筑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西班牙建筑师设计。教堂坐西北朝东南,建筑面积232平方米,砖石木结构,平面布局前为方形,中部长方形,后部半圆形。前部为钟楼,共三层,一层为入口,二层为歌经楼,三层为钟塔。中、后部单层,中为礼拜大厅,后为祭台。天主堂平面采用早期最简单的巴西利卡式样,有4个尖拱形成主厅,呈一般教堂的拉丁十字形,祭坛在北侧,长方形大厅被两排列柱纵分,形成多面连拱的柱间,柱面勾勒自然,由于地形的限制,圣坛没有按照必须在东端的规定,而是放在北侧,主入口在南侧(南编35度),带有一个钟塔。教堂的柱子断面为梅花状,柱头为爱奥尼克式飞卷,悬吊彩蓝色珠网天花,具回声效果。整座教堂以哥特式尖塔为主,尖拱尖窗,连立面装饰、门媚窗棂、镂空女墙也都是尖形的。由于教堂占地面积较小,人口前有一个小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