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屋檐、捣衣”等5个生字词语。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导入。1、有这么一个地方,它是那样熟悉亲切、宁静祥和,它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热闹,却让人迷恋向往。这就是-----乡下人家。3、揭题,读题。二、学习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课文依次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2、学习生字:屋檐鸡冠花装饰和谐捣衣。读准多音字鸡冠花,理解屋檐和捣衣。3、概括内容,完成填空。屋前搭(),门前开();屋后()成阴,院里()成群,河中()戏水;夏日院中,吃晚饭,还有,秋夜()高唱催眠曲。4、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出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5、让我们走近农家,一一领略。出示课文第一段。一生读。问:是什么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你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出示图片)谁来美美地读一读?(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别有风趣”的意思?(与众不同,特有的)是的,它不是高楼门前蹲着的石狮子,也不是竖着的大旗杆,它是乡下人家所独特的装饰——读。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小结:这就是乡下人家。6、除了种瓜,乡下人家还会种些什么呢?(花、竹)出示第二段。一生读“花”的部分。乡下人家都爱养哪些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你们养过没?这段文字中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理解:1什么是“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时节、季节)比如(略)2什么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常见的、好养活的、却也很美)一生读“竹”的部分。1从他的朗读中,你又仿佛看见了什么?(竹多、笋多)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多么可爱的笋娃娃啊,谁来读一读?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拟人)老师再请两位同学分别用朗读来表现这门前屋后的美景图;这里作者先介绍门前的鲜花,再介绍屋后的竹笋,这样的写作顺序叫(方位顺序)6、听,这是什么声音?自由读一读第三、四两段。从这些标红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什么?可以选一个或几个说说。(率领、耸着、大踏步;游戏、扎、从不吃惊)没有统一答案。男女生分读两段。小结:这些场景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这就是乡下人家所特有的风景。总结: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教案2《乡下人家》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一、教学目标:1、掌握14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理解“时令、屋檐”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并体会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3、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二、教学重、难点:感受并体会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三、教学课时: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师描绘引入同学们,当我们远离喧嚣的都市,步入乡村,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同学们,我们今天共同走进乡下人家,一起感受田园的诗情画意吧!(揭题)二、初读课文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号,音读不准的多读几遍。2、四人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词、句。3、全班交流。4、指7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5、默读课文1—6自然段,想想描写了哪几处乡村的风景。第一自然段:屋前的瓜棚;第二自然段:门前的花、屋后的竹;第三自然段:房前屋后的鸡群;第四自然段:屋后的小河;第五自然段:傍晚吃饭的情景;第六自然段:瓜架上的纺织娘。二、学习生字1、检查预习生字的情况。音:指名读、齐读。(重点正音:棚“péng”不读“póng”;率“shuài”翘舌;眠“mián”不读“mín”)形:采用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重点指导“谐”的右下部分是“白”不是“日”;“冠”是上下结构,“寸”应写在“冖”里面;意:组词。2、练习写生字。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1、默读全文,读完后你想说点什么吗?2、想想文中描写了哪几处乡村风景?3、你对哪一处风景最感兴趣,找出来并读读。并谈谈自己的看法。4、喜欢同一处风景的同学在一起品读,交换自己的看法。5